又恭和聖制近體一首

高拱無忘六轡駒,翩翩雲錦出宸居。 驕嘶喜受君王箠,仰秣時聽舜禹謨。 神相固知離牝牡,庸才何幸傍乘輿。 禁林日永薰風足,咫尺天顏久未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六轡駒(pèi jū):古代四馬駕車,每馬兩轡,共六轡,此指御馬。
  • 宸居(chén jū):帝王的居所。
  • (chuí):鞭子。
  • (mò):餵馬的飼料。
  • 舜禹謨(shùn yǔ mó):舜和禹的治國方略。
  • 牝牡(pìn mǔ):雌雄。
  • 乘輿(chéng yú):皇帝的車駕。
  • 薰風(xūn fēng):和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 天顏:皇帝的容顏。

翻譯

高高在上,不要忘記駕馭六匹駿馬的技藝,它們如雲錦般華麗,從皇宮中翩翩而出。 駿馬歡快地嘶鳴,樂於接受君王的鞭策,仰頭吃草時,常聽舜禹的治國之道。 神駿自然懂得超越雌雄的分別,平庸之才何其幸運,能靠近皇帝的車駕。 宮中的日子漫長,和風充足,我近在咫尺,卻久未見到天子的面容。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御馬的景象,表達了對皇帝的忠誠和對皇權的嚮往。詩中「六轡駒」、「宸居」、「君王箠」等詞語,都體現了皇家的威嚴與尊貴。同時,詩人以馬喻己,表達了希望得到皇帝賞識和重用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對皇權的敬畏與追求。

方獻夫

明廣東南海人,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中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員外郎,旋從王守仁問學,謝病歸西樵山中,讀書十年。嘉靖初還朝,以議大禮稱帝意,驟進少詹事。累官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持論和平,而輿論視爲奸邪,連被劾。又見帝恩威不測,三疏引疾歸。有《周易傳義約說》、《西樵遺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