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鄂王墳

· 王恭
疋馬南行度浙河,汴城宮殿遠嵯峨。 中興諸將思恢復,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青山孤冢夕陽多。 六和塔影西風裏,陵樹蕭蕭野鳥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疋馬:一匹馬。疋,同“匹”。
  • 浙河:即浙江,這裡指錢塘江。
  • 汴城:指北宋的都城汴京,即今河南開封。
  •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這裡用來形容宮殿的雄偉。
  • 中興:指國家由衰轉盛。
  • 負國:背叛國家。
  • 奸臣:指背叛國家的臣子。
  • 主議和:主張與敵人和談。
  • 黃葉:枯黃的樹葉。
  • 古祠:古老的祠堂。
  • 孤塚:孤零零的墳墓。
  • 六和塔:位於杭州西湖邊的一座古塔。
  • 陵樹:陵墓旁的樹木。
  • 蕭蕭:形容風聲。
  • 野鳥歌:野鳥的叫聲,這裡形容淒涼。

繙譯

我騎著一匹馬南行,穿越錢塘江,遠望汴京的宮殿,它們高聳而遙遠。 國家的複興希望寄托在諸位將領身上,他們渴望恢複失地, 而那些背叛國家的奸臣卻主張與敵人和談。 在寒雨中,古老的祠堂裡積滿了黃葉, 青山的孤墳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得更加淒涼。 在西風中,六和塔的影子清晰可見, 陵墓旁的樹木在風中蕭蕭作響,野鳥的叫聲在空中廻蕩。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南行途中的景象,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奸臣誤國的憤慨。詩中,“汴城宮殿遠嵯峨”一句,既展現了汴京的雄偉,也暗示了國家的煇煌已成爲過去。後文通過對古祠、孤塚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懷舊和悲涼的氛圍。結尾的“六和塔影西風裡,陵樹蕭蕭野鳥歌”則以景結情,將詩人的情感融入到淒涼的自然景象中,使全詩的意境更加深遠。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