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林孔逸從薊丘軍

· 王恭
越城砧杵暮紛紛,多少閒情此送君。 別路寒山驚落葉,深秋孤雁忍離羣。 蘇門日照霜中樹,羌笛寒悽塞上雲。 聞道漢南曾獨立,也將書劍去從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越城:指越州城,今浙江紹興。
  • 砧杵:古代洗衣用具,砧爲搗衣石,杵爲搗衣棒。此處指搗衣聲,常用來象徵秋意或離別之情。
  • 閒情:即閒情,指悠閒的心情或思緒。
  • 別路:離別的道路。
  • 寒山:寒冷的山嶺。
  • 孤雁:孤單的雁,常用來比喻離羣或孤獨。
  • 蘇門:地名,在今河南省輝縣西北,此處可能指蘇門山。
  • 羌笛:古代羌族的樂器,常用來象徵邊塞或戰爭。
  • 塞上:邊塞之上。
  • 漢南:漢水以南,泛指南方。
  • 書劍:書指文墨,劍指武藝,合起來常指文武雙全。

翻譯

越州城的傍晚,砧杵聲此起彼伏,我懷着多少悠閒的心情來送你。離別的路上,寒山中的落葉讓人心驚,深秋時節,孤雁也難以忍受離羣的痛苦。蘇門山的日照下,霜中的樹木顯得格外清晰,羌笛的寒音淒涼,吹散了塞上的雲。聽說你曾在漢南獨自站立,現在也將帶着書劍去從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友人林孔逸從軍的情景,通過秋日的景色和離別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不捨和祝福。詩中運用了砧杵、寒山、孤雁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淒涼而深情的氛圍。末句提到友人將帶着書劍去從軍,既展現了友人的英勇,也透露出詩人對友人未來的關切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