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儀曹養病歸東吳

· 王弼
楊君文如雪溪竹,清圓瘦勁無不足。 筆牽萬牛又神速,顧視餘子誠碌碌。 儀曹官好有拘束,神駒受控翻侷促。 以茲氣鬱不得舒,三月臥牀手捫腹。 我知君病乃非病,兩度謁君呼起沐。 君言吾疾殊可怪,閤眼常見吳山綠。 即日上書謝至尊,臣身頗類罝中鹿。 得報欣然心自賀,明珠出泥還故櫝。 丈夫落落期千載,不必紛紛空食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清圓:形容文筆清新圓潤。
  2. 神速:形容速度極快,這裏指文筆敏捷。
  3. 顧視:環顧四周。
  4. 碌碌:平庸無能。
  5. 神駒受控:比喻才華橫溢的人受到限制。
  6. 侷促:不自由,受限制。
  7. 捫腹:撫摸腹部,形容臥牀不起。
  8. 落落:形容胸懷坦蕩,不拘小節。
  9. 食粟:指做官,吃俸祿。

翻譯

楊君的文章如同雪溪邊的竹子,清新圓潤,瘦勁有力,無所不備。他的筆力猶如萬牛之力,又快如神速,環顧四周,其他人都顯得平庸無能。儀曹的官職雖好,卻有諸多束縛,就像神駒被控制,感到侷促不安。因此,他氣鬱難舒,三個月臥牀不起,只能撫摸腹部。我知道他的病並非真正的病,兩次去拜訪他,呼喚他起來沐浴。他說自己的病很奇怪,閉上眼就能看到吳山的綠色。於是,他立刻上書辭別皇帝,自比爲被捕的鹿。得知批覆後,他欣然自喜,就像明珠從泥中取出,回到了原來的匣子。大丈夫胸懷坦蕩,志在千秋,不必拘泥於做官吃俸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楊儀曹的文才與境遇,以及他辭官歸隱的決心。詩中,「清圓瘦勁」形容楊君文筆的獨特風格,而「神速」則突顯其才華橫溢。然而,官場的束縛使他感到「侷促」,長期的壓抑導致他「氣鬱不得舒」。最終,他選擇辭官,追求心靈的自由與寧靜。詩的結尾,以「明珠出泥還故櫝」比喻楊君迴歸本真,表達了作者對楊君選擇的讚賞與支持。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士人對於自由與理想的追求。

王弼

明初鳳陽定遠人,後徙臨淮。善用雙刀,號雙刀王,有膽略。初結鄉里,依山樹柵自守。後歸朱元璋,從破陳友諒、張士誠。洪武三年累功授大都督府僉事,世襲指揮使。十一年從沐英西征,封定遠侯。後從傅友德取雲南,隨藍玉出塞,戰功皆著。二十六年召還賜死。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