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昔自西濱得蘭數本移藝於庭亦既逾歲而芃然蕃殖自餘遊者未始以芳草爲遇矣因悲夫物有厭常而反
寓賞本殊致,意幽非我情。
吾常有流淺,外物無重輕。
各言藝幽深,彼美香素莖。
豈爲賞者設,自保孤根生。
易地無赤株,麗土亦同榮。
賞際林壑近,泛餘煙露清。
餘懷既鬱陶,爾類徒縱橫。
妍蚩苟不信,寵辱何爲驚。
貞隱諒無跡,激時猶揀名。
幽叢靄綠畹,豈必懷歸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寓賞:寄寓欣賞之情。
- 意幽:意境深遠。
- 吾常:我平常。
- 外物:外界的事物。
- 藝幽深:技藝或事物的深奧之處。
- 香素莖:指蘭花的香氣和純潔的莖。
- 易地:換地方。
- 麗土:美麗的土地。
- 鬱陶:憂愁鬱悶。
- 妍蚩:美好與醜陋。
- 貞隱:堅定而隱祕。
- 激時:激發時人的情感。
- 幽叢:幽深的草叢。
- 綠畹:綠色的田野。
翻譯
我曾在西濱得到幾株蘭花,移植到庭院中,已經過了一年,它們茂盛地生長。自從我遊覽以來,未曾將這些芳草視爲偶然的相遇。因此,我感慨萬物有時會厭倦常規而走向反面。
寄寓欣賞之情本就不同,意境深遠並非我所追求。我平常所見淺顯,對外物並無輕重之分。他們談論技藝的深奧,讚美蘭花的香氣和純潔的莖。這並非爲了賞者而設,而是爲了保護其孤立的根。換地方沒有赤色的樹,美麗的土地也會同樣繁榮。在林壑中欣賞接近自然,餘下的煙露清新。
我的心情憂愁鬱悶,你們這些植物只是自由生長。美好與醜陋如果不能被信任,寵辱又有何驚?堅定而隱祕的真理無跡可尋,激發時人的情感仍需挑選名聲。幽深的草叢覆蓋着綠色的田野,豈必要懷念歸耕?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蘭花的深情和對自然美的欣賞。詩中,「寓賞本殊致,意幽非我情」展現了詩人對蘭花獨特之美的認識,而「吾常有流淺,外物無重輕」則體現了詩人對外物的超然態度。通過對比蘭花的自然生長與人爲賞識,詩人強調了自然之美的獨立性和純粹性。最後,詩人以「幽叢靄綠畹,豈必懷歸耕」作結,表達了對自然寧靜生活的嚮往,同時也暗示了對世俗紛擾的超脫。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