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歲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題臨淮公舊碑

齋莊修祀事,旌旆出郊闉。 薙草軒墀狹,塗牆赭堊新。 謀猷期作聖,風俗奉爲神。 酹酒成坳澤,持兵列偶人。 非才膺寵任,異代揖芳塵。 況是平津客,碑前淚滿巾。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齋莊:嚴肅莊重。
  • 旌旆(jīng pèi):旗幟。
  • 郊闉(jiāo yīn):城外的道路。
  • 薙草(tì cǎo):除去雜草。
  • 軒墀(xuān chí):宮殿前的臺階。
  • 塗牆赭堊(tú qiáng zhě è):用紅土和白土粉刷牆壁。
  • 謀猷(móu yóu):計謀策略。
  • 酹酒(lèi jiǔ):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 坳澤(ào zé):低窪之地。
  • 偶人:用土、木等製成的人形,用於祭祀。
  • 膺寵任(yīng chǒng rèn):受到寵愛和信任。
  • 揖芳塵(yī fāng chén):向美好的事物致敬。
  • 平津客:指在平津(地名)的客人,這裏可能指作者自己。

翻譯

在嚴肅莊重的氣氛中舉行祭祀儀式,旗幟飄揚地走出城外的道路。在狹窄的宮殿臺階上除去雜草,用紅土和白土新粉刷了牆壁。期望計謀策略能像聖人一樣,風俗中將他奉爲神明。以酒澆地,形成低窪的澤地,手持兵器排列着土木製成的人形。雖然我沒有才能卻受到寵愛和信任,不同世代都向這美好致敬。何況我是在平津的客人,站在碑前,淚水沾溼了我的巾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武侯祠堂舉行祭祀的場景,通過對祭祀儀式的細緻描寫,表達了對武侯的敬仰之情。詩中「齋莊修祀事」一句,即展現了祭祀的莊重氛圍。後文通過對旗幟、軒墀、塗牆等細節的描寫,進一步增強了祭祀的莊嚴感。詩末的「況是平津客,碑前淚滿巾」則抒發了作者對武侯的深切懷念與敬意,以及自己作爲異代人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唐代文人對歷史英雄的崇敬之情。

楊嗣復

楊嗣復

唐虢州弘農人,字繼之。楊於陵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進士。憲宗時,累官兵部郎中。穆宗長慶元年,拜中書舍人。與牛僧孺、李宗閔情義相得,同進退取捨。僧孺爲相,乃令嗣復權知禮部侍郎。文宗即位,拜戶部侍郎。太和四年,丁父憂免。開成初,入爲戶部侍郎,領諸道鹽鐵轉運使,與李珏同以本官同平章事。尋進加門下侍郎。武宗立,李德裕輔政,出爲湖南觀察使,再貶潮州刺史。宣宗立,徵拜戶部尚書。至嶽州病卒,贈左僕射,諡孝穆。 ► 5篇诗文

楊嗣復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