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鳳樓門下宣赦相公稱賀

天垂臺耀掃欃槍,壽獻香山祝聖明。 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竿下鼓千聲。 衣冠南面薰風動,文字東方喜氣生。 從此登封資廟略,兩河連海一時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
  • 含元殿:唐代長安城大明宮的正殿。
  • 立仗:排列儀仗。
  • 丹鳳樓:唐代長安城的一座城樓。
  • 宣赦:宣佈大赦。
  • 相公:古代對宰相的尊稱。
  • 臺耀:指天子。
  • 欃槍:彗星的別稱,古代認爲是不祥之兆,這裏指掃除災禍。
  • 壽獻:獻壽,祝壽。
  • 香山:山名,這裏指供奉神靈的地方。
  • 聖明:對皇帝的尊稱。
  • 九奏:古代音樂術語,指九種不同的音樂節奏。
  • 金雞竿:古代用於懸掛金雞(一種裝飾物)的竿子,象徵吉祥。
  • 鼓千聲:指鼓聲連綿不絕,象徵喜慶。
  • 衣冠:指官員。
  • 南面:古代以南面爲尊,指皇帝或高官。
  • 薰風:和風,指春天的風。
  • 文字:指文官。
  • 東方:指日出之地,象徵吉祥。
  • 喜氣:喜慶的氣氛。
  • 登封:指皇帝登基。
  • 資廟略:指皇帝的治國策略。
  • 兩河連海:指黃河和長江,比喻國家統一。
  • 一時清:指國家政治清明。

翻譯

在農曆正月初一,含元殿下排列着儀仗,丹鳳樓門前宣佈大赦,宰相恭敬地稱頌。天子光輝照耀,掃除災禍,獻上壽禮,在香山祝禱皇帝聖明。丹鳳樓前奏響九種音樂,金雞竿下鼓聲連綿,象徵喜慶。官員們面向南方,春風和煦,文官們在東方喜氣洋洋。從此皇帝登基,依靠治國策略,黃河和長江連通大海,國家政治清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元日大典的盛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皇帝的威嚴、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喜悅。詩中「天垂臺耀掃欃槍」等句,運用象徵手法,表達了掃除災禍、祈求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整首詩節奏明快,氣氛熱烈,體現了唐代詩歌的雄渾與壯麗。

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爲張弘靖從事,由祕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爲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爲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另外同名的還有宋代抗金名將。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