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上曲七首

久雨始無塵,邊聲四散聞。 浸河荒寨柱,吹角白頭軍。 戰馬齕?草,烏鳶識陣雲。 徵人心力盡,枯骨更遭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hé):咬,啃。
  • ? (gǎo):乾草。
  • 烏鳶 (wū yuān):烏鴉和老鷹,常指食腐肉的鳥類。
  • 陣雲:戰雲,指戰爭的氣氛或戰場上的煙塵。

翻譯

長時間的雨終於停了,邊塞上塵土不再飛揚。 邊地的聲音四處傳播,聽得見。 河水浸溼了荒廢的寨子柱子, 吹響的號角聲中,是那些白髮蒼蒼的士兵。 戰馬在啃食着乾草, 烏鴉和老鷹在戰場上空盤旋,它們能識別戰爭的氣息。 出征的士兵們已經耗盡了心力, 而那些戰死者的枯骨,還將被無情地焚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塞戰爭的殘酷景象,通過「久雨始無塵」來象徵戰爭的暫時平息,但緊接着的「邊聲四散聞」又暗示了戰爭的緊張氣氛。詩中「浸河荒寨柱,吹角白頭軍」生動地描繪了戰場的荒涼和士兵的衰老。最後兩句「徵人心力盡,枯骨更遭焚」深刻表達了戰爭對人的摧殘和無情,體現了詩人對戰爭的深刻反思和強烈譴責。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