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長史荅十九兄

· 楊炯
帝堯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嶽,衣冠動縉紳。 盛名恆不隕,歷代幾相因。 街巷塗山曲,門閭洛水濱。 五龍金作友,一子玉爲人。 寶劍豐城氣,明珠魏國珍。 風標自落落,文質且彬彬。 共許刁元亮,同推周伯仁。 石城俯天闕,鍾阜對江津。 驥足方遐騁,狼心獨未馴。 鼓鼙鳴九域,風火集重闉。 城勢餘三板,兵威乏四鄰。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鬆筠。 耿介酬天子,危言數賊臣。 鍾儀琴未奏,蘇武節猶新。 受祿寧辭死,揚名不顧身。 精誠動天地,忠義感明神。 怪鳥俄垂翼,修蛇竟暴鱗。 來朝拜休命,述職下樑岷。 善政馳金馬,嘉聲繞玉輪。 三荊忽有贈,四海更相親。 宮徵諧鳴石,光輝掩燭銀。 山川遙滿目,零露坐沾巾。 友愛光天下,恩波浹後塵。 懦夫仰高節,下里繼陽春。
拼音
楊炯

楊炯

楊炯,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唐代詩人。唐初文壇“四傑”之一。他自幼聰明好學,博涉經傳,尤愛學詩詞。唐高宗顯慶四年(659),他10歲應神童試登第,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676),再應制舉試及第,補授校書郎。永淳元年(682),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他爲弘文館學士,後遷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自己臨朝稱制。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楊炯的堂弟楊神讓跟隨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執政,結果兵敗被殺。楊炯由此事受到牽連,大約在685年被貶爲梓州司法參軍。秩滿後,於天授元年回到洛陽,在司藝館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陽宮中拿出盂蘭盆分送佛寺,武則天與羣臣在洛陽城門樓上觀賞,楊炯立即寫成《盂蘭盆賦》一篇,進獻給武則天,極力歌頌武則天的周王朝,並希望武則天“任賢相,淳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披圖策,捐珠璣,寶菽粟”等成爲帝王的風範。大約當年,楊炯調任盈川縣令。他在盈川大約三年多時間,卒於任所。後歸葬於洛陽。705年,中宗復位,曾追贈他爲著作郎。因此後人稱他爲“楊盈川”。 ► 35篇诗文

楊炯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