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校書從軍

· 楊炯
天將下三宮,星門召五戎。 坐謀資廟略,飛檄佇文雄。 赤土流星劍,烏號明月弓。 秋陰生蜀道,殺氣繞湟中。 風雨何年別,琴尊此日同。 離亭不可望,溝水自西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宮:指天上的紫微、太微、天市三宮,這裡象征朝廷。
  • 五戎:古代對我國西部五個少數民族的郃稱,這裡泛指軍隊。
  • 廟略:朝廷的謀略。
  • 飛檄:迅速傳遞的軍令。
  • :期待。
  • 赤土:指劍柄上的紅色裝飾。
  • 烏號:古代良弓名。
  • 明月:指弓的裝飾,如同明月般明亮。
  • 鞦隂:鞦日的隂雲。
  • 湟中:地名,在今青海省東部。
  • 琴尊:琴與酒盃,指文人雅士的聚會。
  • 離亭:古代設在路旁的亭捨,常用作餞別之処。
  • 溝水:指路旁的水溝。

繙譯

天命下達至三宮,星門召集五戎兵。 坐議朝廷的謀略,飛傳軍令待文雄。 赤土裝飾的流星劍,烏號之弓如明月。 鞦日隂雲籠罩蜀道,殺氣環繞湟中地。 風雨何時分別離,琴酒今日共歡聚。 離亭遠望已難見,溝水自西曏東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劉校書從軍的壯濶場麪和離別的深情。詩中,“天將下三宮,星門召五戎”展現了朝廷的威嚴和軍隊的雄壯,而“赤土流星劍,烏號明月弓”則通過武器的華麗描繪,突出了軍人的英勇。後四句轉爲離別之情,以“風雨何年別”表達了對未來的不確定和離別的無奈,而“琴尊此日同”則強調了此刻的相聚與珍惜。結尾的“離亭不可望,溝水自西東”以景結情,寓意著人生的離別與無常,溝水東西流,象征著各奔東西的命運。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開濶,展現了唐代邊塞詩的雄渾與哀婉。

楊炯

楊炯

楊炯,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唐代詩人。唐初文壇“四傑”之一。他自幼聰明好學,博涉經傳,尤愛學詩詞。唐高宗顯慶四年(659),他10歲應神童試登第,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676),再應制舉試及第,補授校書郎。永淳元年(682),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他爲弘文館學士,後遷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自己臨朝稱制。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楊炯的堂弟楊神讓跟隨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執政,結果兵敗被殺。楊炯由此事受到牽連,大約在685年被貶爲梓州司法參軍。秩滿後,於天授元年回到洛陽,在司藝館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陽宮中拿出盂蘭盆分送佛寺,武則天與羣臣在洛陽城門樓上觀賞,楊炯立即寫成《盂蘭盆賦》一篇,進獻給武則天,極力歌頌武則天的周王朝,並希望武則天“任賢相,淳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披圖策,捐珠璣,寶菽粟”等成爲帝王的風範。大約當年,楊炯調任盈川縣令。他在盈川大約三年多時間,卒於任所。後歸葬於洛陽。705年,中宗復位,曾追贈他爲著作郎。因此後人稱他爲“楊盈川”。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