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天:遼闊的天空。
- 離亭:古代設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別之地。
- 喬樹:高大的樹木。
- 溝水:小河溝的水。
- 平沙:平坦的沙地。
- 左尉:古代官職名,此處可能指王少府。
- 東關:東邊的關口或城門。
- 賒:遠。
- 牛鬥:指牛宿和鬥宿,古代星宿名。
- 張華: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翻譯
愁緒糾結如亂麻,遼闊天空映照着落霞。 在離別的亭子旁,高大的樹木隱約可見,小河溝的水浸潤着平坦的沙地。 左尉的才華何其委屈,東邊的關口望去漸漸遙遠。 看着星宿牛斗轉移,以此來報答張華的期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時的深情與不捨。詩中,「愁結亂如麻」直抒胸臆,表達了離別的痛苦;「長天照落霞」則以壯麗的自然景象烘托出內心的哀愁。後兩句通過對離亭、喬樹、溝水、平沙的細膩描繪,進一步渲染了離別的氛圍。詩的結尾,詩人以牛斗的轉移來象徵時間的流逝,表達了對未來的期望和對友人的承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楊炯
楊炯,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唐代詩人。唐初文壇“四傑”之一。他自幼聰明好學,博涉經傳,尤愛學詩詞。唐高宗顯慶四年(659),他10歲應神童試登第,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676),再應制舉試及第,補授校書郎。永淳元年(682),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他爲弘文館學士,後遷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自己臨朝稱制。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楊炯的堂弟楊神讓跟隨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執政,結果兵敗被殺。楊炯由此事受到牽連,大約在685年被貶爲梓州司法參軍。秩滿後,於天授元年回到洛陽,在司藝館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陽宮中拿出盂蘭盆分送佛寺,武則天與羣臣在洛陽城門樓上觀賞,楊炯立即寫成《盂蘭盆賦》一篇,進獻給武則天,極力歌頌武則天的周王朝,並希望武則天“任賢相,淳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披圖策,捐珠璣,寶菽粟”等成爲帝王的風範。大約當年,楊炯調任盈川縣令。他在盈川大約三年多時間,卒於任所。後歸葬於洛陽。705年,中宗復位,曾追贈他爲著作郎。因此後人稱他爲“楊盈川”。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