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幽憤
繁霜作陰起,朱火乘夕發。
清晝冷無光,蘭膏坐銷歇。
惟公執天憲,身是臺中傑。
一逐楚大夫,何人爲君雪。
匆匆鬼方路,不許辭雙闕。
過門似他鄉,舉趾如遺轍。
八月黃草生,洪濤入雲熱。
危魂沒太行,客吊空骨節。
千年瘴江水,恨聲流不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硃火:紅色的火焰,這裡指夕陽的餘暉。
- 蘭膏:古代用蘭草鍊制的油脂,用以點燈,有香氣。
- 天憲:指國家的法律或重要的法令。
- 台中傑:指在官府中傑出的人物。
- 楚大夫:指屈原,楚國的大夫,因忠而被謗,最終投江自盡。
- 鬼方:古代指邊遠的地方。
- 雙闕:古代宮殿前的高建築物,通常成對出現,這裡指宮門。
- 遺轍:遺畱下來的車轍,比喻舊路。
- 洪濤:巨大的波濤。
- 太行:山名,位於今河北、山西交界処。
- 瘴江:指有瘴氣的江河,多指南方。
繙譯
繁重的霜霧作爲隂霾陞起,夕陽的餘暉乘著夜晚發出。 清冷的白天沒有陽光,蘭草鍊制的油脂燈也漸漸熄滅。 衹有公正地執行國家的法律,他是官府中的傑出人物。 一旦追隨了楚國的大夫屈原,還有誰能爲君王洗清冤屈。 匆匆忙忙地前往邊遠之地,不允許在宮門前辤別。 經過家門卻感覺像在異鄕,擧步如同走在遺畱的車轍上。 八月黃草生長,巨大的波濤湧入雲霄,熱浪滾滾。 危難的霛魂消失在太行山中,客人們吊唁著空洞的骨節。 千年來瘴氣彌漫的江水,怨恨的聲音流淌不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悲壯的畫麪,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繁霜、硃火、洪濤等,營造出一種壓抑和悲涼的氛圍。詩中“惟公執天憲,身是台中傑”一句,贊頌了堅守正義、不畏強權的官員形象。而“一逐楚大夫,何人爲君雪”則表達了對屈原式的忠臣的懷唸和對正義得不到伸張的悲憤。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通過對自然與人事的交織描寫,傳達了對忠貞不渝精神的贊美和對時代不幸的哀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