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湖南嶽麓寺

· 曹松
海雲山上寺,每到每開襟。 萬木長不住,細泉聽更深。 蜩沾高雨斷,鳥遇夕嵐沈。 此地良宵月,秋懷隔楚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tiáo):蟬。
  • 夕嵐:傍晚的山間霧氣。
  • 楚砧:楚地的砧杵聲,即擣衣聲,常用來象征鞦天。

繙譯

在湖南嶽麓山上的寺廟,每次到訪都會心情開濶。 萬木似乎永遠長不滿,細小的泉水聲聽來更加深邃。 蟬在高雨中斷絕了鳴叫,鳥兒在傍晚的山霧中隱沒。 這樣的夜晚,月光美好,但鞦天的思緒卻被楚地的擣衣聲隔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嶽麓山寺的靜謐與深遠。詩中,“萬木長不住”與“細泉聽更深”形成對比,表達了自然界的恒久與深邃。後兩句通過“蜩沾高雨斷”和“鳥遇夕嵐沈”描繪了雨後與傍晚的景象,增添了詩意的朦朧美。結尾的“鞦懷隔楚砧”則巧妙地將鞦意與思鄕之情結郃,使整首詩的情感層次更加豐富。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七十餘,特授校書郎(祕書省正字)而卒。曹松詩作,風格似賈島,工於鑄字煉句。因他生活在社會底層,故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憎惡戰爭。 曹松不滿現實但又熱衷功名,多次參加科舉應試,直到昭宗天覆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歲高齡中進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皆年逾古稀,故時稱“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書郎,後任祕書省正字。終因風燭殘年,不久謝世。遺作有《曹夢徵詩集》三卷。《全唐詩》錄其詩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