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精念珠

· 曹松
等量紅縷貫晶熒,盡道勻圓別未勝。 鑿斷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兩條冰。 輪時秪恐星侵佛,掛處常疑露滴僧。 幾度夜深尋不著,琉瓈爲殿月爲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等量:相等的分量。
  • 紅縷:紅色的絲線。
  • 晶熒:明亮閃爍。
  • 勻圓:均勻圓潤。
  • 玉潭:玉石般清澈的水潭。
  • 盈尺:滿一尺,形容水深。
  • 金地:金色的地麪。
  • 兩條冰:形容水珠像兩條冰一樣。
  • 輪時:轉動時。
  • 星侵彿:星星倣彿要侵犯彿像。
  • 掛処:懸掛的地方。
  • 露滴僧:露珠倣彿要滴在僧人身上。
  • 琉瓈:琉璃,一種透明或半透明的寶石。
  • 殿:宮殿。
  • 月爲燈:月亮作爲照明。

繙譯

相等的紅色絲線貫穿明亮的水晶珠,人們都說它們均勻圓潤,其他珠子難以超越。 鑿開玉石般清澈的水潭,水深滿一尺,水珠像兩條冰一樣被琢磨成形。 轉動時擔心星星倣彿要侵犯彿像,懸掛的地方常疑露珠倣彿要滴在僧人身上。 幾次深夜尋找都找不到,衹有琉璃般的宮殿和月亮作爲照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串精美的水晶唸珠,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唸珠的美麗和神秘。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紅縷貫晶熒”、“鑿斷玉潭盈尺水”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唸珠的材質和形態。同時,通過“輪時秪恐星侵彿”、“掛処常疑露滴僧”等句,表達了唸珠在宗教儀式中的重要地位和人們對它的敬畏之情。最後兩句“幾度夜深尋不著,琉瓈爲殿月爲燈”則營造了一種幽靜神秘的氛圍,使讀者倣彿置身於一個充滿宗教氣息的場景中。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七十餘,特授校書郎(祕書省正字)而卒。曹松詩作,風格似賈島,工於鑄字煉句。因他生活在社會底層,故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憎惡戰爭。 曹松不滿現實但又熱衷功名,多次參加科舉應試,直到昭宗天覆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歲高齡中進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皆年逾古稀,故時稱“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書郎,後任祕書省正字。終因風燭殘年,不久謝世。遺作有《曹夢徵詩集》三卷。《全唐詩》錄其詩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