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戰叟

劍刓秋水鬢梳霜,回首胡天與恨長。 官竟不封右校尉,鬥曾生挾左賢王。 尋班超傳空垂淚,讀李陵書更斷腸。 今日灞陵陵畔見,春風花霧共茫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灞陵: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東。
  • 劍刓(wán):劍刃磨損。
  • 秋水:比喻劍光清澈如秋水。
  • 鬢梳霜:形容鬢髮如霜,指年老。
  • 胡天:指邊疆的胡地天空。
  • 右校尉:古代官職名,此處指未能得到封賞。
  • 鬥曾生挾左賢王:鬥曾生是漢代名將,曾生擒匈奴左賢王,此處指戰功顯赫。
  • 班超傳:班超是東漢時期的著名將領,曾出使西域,此處指讀其傳記而感傷。
  • 李陵書:李陵是西漢將領,因戰敗投降匈奴,其書信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和無奈,此處指讀其書信而心痛。
  • 花霧:花間的霧氣,形容景象朦朧。

翻譯

劍刃磨損,秋水般的光芒依舊,鬢髮如霜,回首邊疆的天空,遺憾與恨意綿長。 官職終究未能得到右校尉的封賞,卻像鬥曾生一樣生擒了左賢王。 尋找班超的傳記,空自垂淚,讀李陵的書信,更是斷腸。 今日在灞陵畔相見,春風中,花間的霧氣茫茫一片,共同感受着這朦朧的景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老將的滄桑與遺憾。詩中通過「劍刓秋水」與「鬢梳霜」的對比,展現了老將雖年老但劍術依舊精湛的形象。回首「胡天」與「恨長」,表達了對邊疆戰事的深刻記憶與無盡遺憾。未能得到應有的封賞,卻有着顯赫的戰功,這種對比加深了詩中的悲壯氣氛。讀班超傳與李陵書,更是觸動了老將對往事的感傷與對故國的思念。最後,灞陵畔的春風花霧,營造了一種朦朧而悽美的意境,象徵着老將心中的迷茫與哀愁。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