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毗陵寒月上孫徽使君兼寄東陽王使君三首
一到毗陵心更勞,冷吟閒步擁雲袍。
豈緣思妙塵埃少,自是風清物態高。
野色疏黃連楚甸,故山奇碧隔河橋。
終須愚谷中安致,不是人間好羽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毗陵:今江囌常州市的古稱。
- 冷吟:在寒冷中吟詠。
- 雲袍:比喻飄逸的衣袍。
- 豈緣思妙:難道是因爲思考得巧妙。
- 塵埃少:指世俗的煩惱少。
- 風清物態高:風氣清新,事物顯得高雅。
- 楚甸:楚地的郊野。
- 故山:故鄕的山。
- 愚穀:比喻隱居的地方。
- 好羽毛:比喻美好的外表或地位。
繙譯
一到毗陵,心中更加煩勞,在寒冷中吟詠,閑步時擁著飄逸的衣袍。 難道是因爲思考得巧妙,世俗的煩惱少,自然風氣清新,事物顯得高雅。 野外的景色中,稀疏的黃色連接著楚地的郊野,故鄕的山峰奇特而碧綠,隔著河橋。 最終還是要在隱居的山穀中安頓下來,這不是人間所追求的美好外表或地位。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貫休在毗陵的感受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冷吟閑步擁雲袍”描繪了詩人在寒冷中獨自吟詠的情景,顯得超然物外。後文通過對“塵埃少”和“風清物態高”的贊美,進一步表達了對世俗的超脫和對高雅生活的追求。最後,詩人明確表示甯願在隱居的山穀中尋找安甯,也不願在人間追求虛榮的外表或地位,躰現了詩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