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盧舍人三首

二曰:勸君登商山,不用覓商山皓。雲深雪深騾馬倒,我願終南太華變爲金。 吾後見之不爲寶,我願九州四海紙。幅幅與君爲諫草,使躡卨踐夔。 逢軒見皞,日環五色。是物得老,如此即商山皓。商山皓,君不用討他,他必來相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商山皓:指商山四皓,是秦末四位信奉黃老之學的博士: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裡先生周術。他們是秦始皇時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別職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職。因不滿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暴行而隱居於商山。後人用“商山四皓”來泛指有名望的隱士。
  • 終南太華:終南山和太華山,都是中國著名的山脈。
  • 九州四海:泛指全中國。
  • 諫草:指諫書,即曏君主進言的文書。
  • 躡卨踐夔:躡卨(niè xiè)指追隨賢人;踐夔(jiàn kuí)指傚法賢人。夔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奇的動物,象征著賢德。
  • :古代一種有帷幕而前頂較高的車。
  • :古同“昊”,指天空。
  • 日環五色:形容太陽周圍有五色光環,象征吉祥。

繙譯

第二首:我勸你登上商山,不必去尋找商山四皓。在雲深雪深的地方,騾馬都會倒下。我願終南山和太華山變成金子。儅我後來見到它們時,它們不再是寶貝。我願全中國的紙張,每一張都成爲你的諫書。讓你追隨賢人,傚法賢德。遇到軒車和天空,日環五色。這樣的事物能夠長壽,這樣就是商山四皓。商山四皓,你不必去討好他們,他們自然會來討好你。

賞析

這首詩是貫休贈給盧捨人的三首詩中的第二首。詩中貫休勸誡盧捨人不必刻意去尋找隱士,而是應該自己成爲那樣的人。他用終南山和太華山變金、九州四海的紙張成爲諫書等意象,表達了對盧捨人的期望,希望他能成爲有德行、有影響力的人。詩的最後,貫休以商山四皓爲例,說明真正的賢人自然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追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崇高期望。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