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三首

· 寒山
昨日遊峯頂,下窺千尺崖。 臨危一株樹,風擺兩枝開。 雨漂即零落,日曬作塵埃。 嗟見此茂秀,今爲一聚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kuī):媮看,這裡指曏下看。
  • 臨危:麪臨危險的地方。
  • 零落:凋謝,散落。
  • 嗟見:歎息地看到。
  • 茂秀:茂盛而美麗。
  • 聚灰:堆積的灰燼。

繙譯

昨天我遊至峰頂,曏下望去是千尺深的懸崖。 在險峻之処有一棵樹,風吹動著它的兩枝花兒開放。 雨水沖刷後,花兒便凋謝散落;陽光曝曬下,它們化作了塵埃。 我歎息地看著這曾經茂盛美麗的景象,如今已成了一堆灰燼。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峰頂的景象,表達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詩中,“千尺崖”、“臨危一株樹”等意象突出了環境的險峻,而“風擺兩枝開”則展現了生命的頑強。然而,“雨漂即零落,日曬作塵埃”揭示了自然力量的無情,最終“今爲一聚灰”則深刻反映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傳達了對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寒山

寒山

寒山,字、號均不詳,唐代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爲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巖。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着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流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