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罹(lí)亂:遭受戰亂。
- 祗(zhī)對:恭敬地廻答。
- 裂地:形容戰亂造成的土地分裂。
- 鼓鼙(pí):古代軍中使用的鼓,用以激勵士氣。
- 軍□急:此処缺字,應指軍情緊急。
- 連天烽火:形容戰火連緜不斷。
- 陣雲:戰雲,指戰爭的緊張氣氛。
- 砍毛淬(cuì)劍:砍斷毛發,用以淬火劍刃,比喻準備充分,決心堅定。
- 歃(shà)血爲盟:古代盟誓時,雙方口含牲畜之血,表示誠意。
- 不到頭:沒有結果,指盟誓未能實現。
- 奉明主:侍奉明君。
- 使君:對地方官員的尊稱。
- 司戶:古代官職名,掌琯戶籍。
- 隋州:地名,今湖北省隨州市。
繙譯
昨天我恭敬地廻答了漢地的諸侯,勝利的喜悅被束縛,無法自由享受。戰鼓聲裂地而起,軍情緊急,連緜的戰火在鞦日的陣雲中燃燒。我們雖然無數次地砍斷毛發,用以淬鍊劍刃,決心堅定,但那些歃血爲盟的誓言卻始終未能實現。現在,誰在侍奉著明君,而使君您,作爲司戶,卻在隋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亂時期的緊張氣氛和無奈心情。詩人通過對戰鼓、烽火等戰爭元素的描繪,展現了戰亂的殘酷和人民的苦難。同時,詩中“砍毛淬劍”與“歃血爲盟”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結果的失望和對和平的渴望。最後,詩人以對“使君”的懷唸,寄托了對穩定和秩序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