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南塘寄知者

白鳥梳翎立岸莎,藻花菱刺泛微波。 煙光似帶侵垂柳,露點如珠落卷荷。 楚水曉涼催客早,杜陵秋思傍蟬多。 鎦公不信歸心切,聽取江樓一曲歌。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梳翎(líng):梳理羽毛。 :鳥的翅膀或尾巴上的長羽毛。
  • 岸莎(suō):岸邊的莎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
  • 藻花:水中藻類植物開的花。
  • 菱刺:菱角的尖刺 。
  • 煙光:像煙霧一樣的光線。
  • :在這裏是籠罩的意思。
  • 露點:露珠。
  • 卷荷:捲起來的荷葉。
  • 楚水:南方的河流,多指長江。
  • 杜陵:地名,在今西安市東南,因漢宣帝築陵於東原上,故名。這裏可能代指詩人的故鄉或思緒所在。
  • 秋思:秋日裏的愁思。
  • 傍蟬多:伴隨着較多的蟬鳴。傍:靠近、伴隨。
  • 鎦公:具體所指不明,可能是詩人的友人。

翻譯

白色的鳥兒在岸邊的莎草上安靜地梳理着羽毛,水中的藻花和帶刺的菱角在微微的波浪中浮動。如煙的光影如同絲帶般輕柔地籠罩着垂柳,露珠似珍珠般從捲曲的荷葉上滾落。清晨,楚水的涼意催促着行客早早啓程,在這秋日裏,我在杜陵的愁思隨着蟬鳴愈發增多。鎦公要是不相信我歸鄉的心有多麼急切,那就來聽聽我在江樓上唱的這一曲飽含深情的歌吧 。

賞析

這首詩開篇便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南塘的美麗景緻,白鳥梳翎、藻花菱刺、如煙光帶、似珠露點,動靜結合,將南塘清晨的寧靜與美妙刻畫得淋漓盡致,給人以美的享受。頷聯中「侵」「落」二字生動形象,賦予了自然景物靈動之感。

詩的後半部分由景入情,楚水的曉涼和杜陵的秋思,巧妙地表達出詩人作爲行客的羈旅愁思以及濃厚的思鄉之情。結尾處「鎦公不信歸心切,聽取江樓一曲歌」以一種略帶俏皮卻又飽含深情的話語,強調了自己歸心似箭,將內心的情感毫無保留地傾訴而出。整首詩情景交融,既展現了詩人高超的寫景狀物能力,也十分真切地抒發了他心底複雜而深沉的情感 。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