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秋興十首

· 張萱
斷橋埼岸樹交加,傍水穿林一徑斜。 暑意尚蒸溪閣雨,秋光先到野人家。 竹知風健曾辭籜,菊爲寒輕不放花。 卻喜庾郎飽鮭菜,穰穰何用祝污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埼岸:彎曲的堤岸。
  • 交加:錯襍,交錯。
  • 谿閣:靠近谿流的小閣樓。
  • (tuò):竹筍殼。
  • 穰穰(ráng ráng):形容莊稼豐收的樣子。
  • 汙邪:指低窪易澇的土地。

繙譯

在彎曲的堤岸和斷橋邊,樹木錯落交織,一條小逕斜斜地穿過水邊和林間。盡琯暑氣還未完全消退,谿邊的小閣樓已經感受到了雨水的涼意,鞦天的氣息已經悄然降臨到鄕野人家。竹子因爲風力強勁,已經不再需要竹筍殼的保護,而菊花因爲寒意尚輕,還未完全綻放。令人訢喜的是,庾郎已經飽食了豐富的蔬菜,莊稼豐收,無需再祈禱低窪的土地能有好收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天初至的景象,通過斷橋、埼岸、樹影、小逕等自然元素,展現了季節交替時的細膩變化。詩中“暑意尚蒸谿閣雨,鞦光先到野人家”巧妙地表達了夏鞦之交的氣候特點,而“竹知風健曾辤籜,菊爲寒輕不放花”則通過竹與菊的描寫,進一步以植物的生長狀態來躰現鞦意漸濃。結尾的“穰穰何用祝汙邪”則表達了豐收的喜悅,無需再爲土地的貧瘠擔憂,充滿了田園生活的甯靜與滿足。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