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伯文以詩見投用來韻卻答

· 張萱
剩水殘山木石居,年來已廣絕交書。 溪邊放鶴君應念,竹下開尊席已虛。 空谷煙霞聊共我,春江花月且還渠。 知君多是朱門客,何日蓬蒿一駐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剩水殘山:指山水景色殘破不全,比喻時局動盪或個人境遇不佳。
  • 木石居:指居住在簡陋的環境中,與自然爲伴。
  • 絕交書:斷絕交往的信件,表示與世隔絕,不與人交往。
  • 放鶴:放飛鶴鳥,常用來象徵隱逸或高潔的生活態度。
  • 開尊:開啓酒器,指設宴招待。
  • 席已虛:宴席空無一人,表示無人來訪。
  • 空谷:空曠的山谷,常用來形容隱居的地方。
  • 煙霞:指山水間的雲霧,也用來比喻隱逸的生活。
  • 春江花月:春天的江水、花朵和月亮,常用來描繪美好的自然景色。
  • 朱門客:指在富貴人家做客的人,朱門即紅漆大門,象徵富貴。
  • 蓬蒿:雜草,比喻簡陋或荒涼的地方。
  • 駐車:停車,指停留或訪問。

翻譯

我居住在山水殘破、木石爲伴的地方,近年來已經寫下了許多絕交的信件。在溪邊放飛鶴鳥,你應該會想念,但在竹林下設宴,卻空無一人。空曠的山谷中,煙霞與我爲伴,春天的江水、花朵和月亮,還是讓它們迴歸自然吧。我知道你多是在富貴人家做客,不知何時你會在我這簡陋的地方停留一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隱居山林、與世隔絕的生活態度。詩中「剩水殘山木石居」描繪了詩人簡陋而自然的居住環境,「絕交書」則顯示了詩人不願與世俗交往的決心。後兩句通過對「放鶴」和「開尊」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詩人的孤獨與超脫。最後兩句則帶有一絲期待,希望有人能理解並訪問他這隱居之地,體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對友情的渴望。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