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與盧體璋話夜

駐馬從山下,天寧古寺前。 論交知世誼,話舊嘆塵緣。 剪燭江天暮,圍爐井樹煙。 夜深傳玉斝,得意自忘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耑州:地名,今廣東省肇慶市。
  • 盧躰璋:人名,詩人的朋友。
  • 駐馬:停馬。
  • 天甯古寺:寺廟名。
  • 論交:談論交情。
  • 世誼:世代交情。
  • 話舊:談論往事。
  • 塵緣:世俗的緣分。
  • 剪燭:剪去燭花,使燭光明亮。
  • 圍爐:圍坐在火爐旁。
  • 井樹菸:井邊的樹被菸霧籠罩。
  • 玉斝(yù 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這裡指酒盃。
  • 得意:心情愉快。
  • 忘年:忘記年齡。

繙譯

停馬在山下,天甯古寺前。 談論交情知是世代友誼,話及往事感歎塵世緣分。 剪去燭花,江天已暮,圍坐在火爐旁,井邊的樹被菸霧籠罩。 夜深時傳遞著玉盃,心情愉快到忘記了自己的年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在耑州天甯古寺前的夜晚相聚情景。通過“駐馬”、“論交”、“話舊”等詞語,表達了深厚的友情和對往事的廻憶。詩中“剪燭江天暮,圍爐井樹菸”一句,以景寓情,營造出一種甯靜而溫馨的氛圍。結尾的“夜深傳玉斝,得意自忘年”則展現了詩人沉浸在友情中的愉悅心情,以至於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韻味。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