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元陟廣文錦還偕黃若瓚韓叔捷兩參知載酒訪之時兒光方婿於廣文竊自幸也

· 張萱
老去交青喜更真,尊開不速客三人。 官從絳帳原非□,坐有青氈不是貧。 綵筆曾誇今董馬,白頭方結老朱陳。 諸公臺閣君休羨,猶勝荷鋤草莽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陟廣文:指曾元陟,廣文可能是其官職或別稱。
  • 錦還:穿着錦衣歸來,比喻榮耀地歸來。
  • 黃若瓚:人名,可能是當時的官員或文人。
  • 韓叔捷:人名,同上。
  • 參知:古代官職名,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
  • 載酒訪:帶着酒去拜訪。
  • 光方婿:指作者的兒子光方成爲曾元陟的女婿。
  • 絳帳:紅色的帳幕,古代指講學的地方。
  • 青氈:青色的氈子,古代指清貧的讀書人。
  • 綵筆:五彩的筆,比喻文采。
  • 董馬:可能是指董仲舒和司馬相如,兩位都是漢代著名的文學家。
  • 白頭:指年老。
  • 朱陳:指朱熹和陳亮,兩位都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
  • 臺閣:指朝廷中的高級官職。
  • 荷鋤草莽臣:指在野的、未被重用的臣子。

翻譯

年老之後,交到的朋友更加真誠,三位不請自來的客人舉杯共飲。 在紅色的帳幕下講學,本就不是爲了名利;坐在青色的氈子上,也不覺得貧窮。 曾經以五彩的筆自豪,如今與董仲舒、司馬相如相比也不遜色;年老之時,與朱熹、陳亮相交,更是難得。 各位不必羨慕朝廷中的高官,我寧願做一個在野的、未被重用的臣子。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清貧生活的滿足。詩中,「老去交青喜更真」一句,既展現了作者對友情的深刻理解,也體現了其豁達的人生態度。後文通過對「絳帳」、「青氈」等意象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作者不慕名利、安於清貧的生活哲學。結尾處,作者以「荷鋤草莽臣」自比,表達了對權勢的淡漠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作者的高潔品格和超脫情懷。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