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停留,這裏指暫時停留。
- 石龍: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榕水:指榕江,在今廣東省境內。
- 浮家:指漂泊在外的人。
- 珠海:地名,今廣東省珠海市。
- 鏡園公:指鄧玄度,字鏡園,是詩人的朋友。
- 丹楓:紅色的楓葉。
- 帆欹:帆傾斜。
- 白雁風:指秋風,因秋天白雁南飛而得名。
- 稽阮竹林:指晉代文人稽康和阮籍,他們常在竹林中聚會,後世用「竹林」比喻文人雅集。
翻譯
我暫時停留在石龍,而我的家人已經回到了榕江邊。我獨自一人乘舟渡過石龍。我是一個漂泊在珠海的旅人,而你,鄧玄度,卻是安然高枕在鏡園之中。夢中醒來,只見月光照在紅色的楓葉上,帆船在秋風中傾斜,彷彿白雁在風中飛翔。我遙想着你那歌舞昇平的地方,彷彿與稽康和阮籍在竹林中同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對比自己漂泊的生活與友人安逸的生活,突出了詩人的孤獨與對友人的羨慕。同時,通過描繪夢境中的景象,如「丹楓月」和「白雁風」,營造了一種悽美的意境,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最後,以「稽阮竹林同」作結,表達了對與友人共度時光的嚮往,也體現了文人雅士間深厚的情誼。
張萱的其他作品
- 《 戊辰七十有一境內外諸名碩皆以佳章見壽賦此奉謝四首 》 —— [ 明 ] 張萱
- 《 辛酉秋七月過五羊夜宿黃木灣寄懷寶安諸君子 》 —— [ 明 ] 張萱
- 《 步韻寄和虔鎮唐美承中丞見貽便面詩夏日集水亭韻 》 —— [ 明 ] 張萱
- 《 乙丑獻歲三日口號代柬迎裏中同社君子 》 —— [ 明 ] 張萱
- 《 正月五日立春 》 —— [ 明 ] 張萱
- 《 至日珠江聞遼警 》 —— [ 明 ] 張萱
- 《 侯令博羅獲上信下兩年如一日矣公門桃李藥籠參苓四境無棄物者獨知之契物外之交惟萱一人實徼福焉一旦惠賜表廬 》 —— [ 明 ] 張萱
- 《 辛未秋盡黃花未有放者數飲止園頻問花信欲攜酒候之賦呈主人 》 —— [ 明 ] 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