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四節婦

家乘流傳夙敬恭,蟬聯四世守孤宗。 膏脂不沐亡人發,簪珥空修節婦容。 南詔早霜凋翡翠,北堂夜月冷芙蓉。 可憐矢死心非石,忍看旌書下九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家乘:家譜。
  • 夙敬恭:一貫尊敬。
  • 蟬聯:連續不斷。
  • 孤宗:孤立的家族。
  • 膏脂:油脂,這裡指用來潤發的物品。
  • 簪珥:發飾,這裡指節婦的裝飾。
  • 南詔:古代國名,位於今雲南省一帶。
  • 翡翠:一種寶石,這裡比喻美麗的女子。
  • 北堂:指家中的主要居室。
  • 芙蓉:荷花,這裡比喻節婦的美貌。
  • 矢死:誓死。
  • 旌書:表彰的文書。
  • 九重:指朝廷。

繙譯

家譜流傳,我們一貫尊敬,連續四代守護著孤立的家族。 油脂不用來潤發,發飾空自脩飾著節婦的容顔。 南詔的早霜凋零了美麗的女子,北堂的夜月冷卻了節婦的美貌。 可憐她們誓死不渝,心如堅石,不忍看到朝廷的表彰文書下達。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家譜的流傳和四代節婦的堅守,展現了家族的尊敬與傳承。詩中運用“膏脂不沐”和“簪珥空脩”等細節描寫,突出了節婦的貞潔與犧牲。同時,通過“南詔早霜”和“北堂夜月”的意象,營造出一種淒涼而高潔的氛圍,表達了節婦們堅貞不屈的精神。最後,對朝廷旌書的“忍看”態度,更是深化了對節婦堅守的敬意與同情。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