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七夕雨中韓寅仲明府緒仲太史同新安孫子真攜兩姬過集
霢霂連宵黯不開,何當巧夕更聞雷。
秋新已覺晴常少,人老誰能巧得來。
舞態歌聲空見妒,雲情雨意莫相猜。
明年此夕知同否,醉不厭厭莫擬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子:中國傳統紀年法,六十年一個週期,這裏指某一年的七夕。
- 七夕:中國傳統節日,農曆七月初七,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
- 霢霂(mài mù):細雨綿綿的樣子。
- 巧夕:即七夕,因傳說中織女巧手,故稱。
- 秋新:初秋。
- 人老:指詩人自己年老。
- 雲情雨意:比喻男女之間的情感。
- 明年此夕:指明年的七夕。
- 醉不厭厭:形容醉得非常滿足。
翻譯
細雨連綿整夜,天空陰沉不開,爲何在這七夕之夜還要聽到雷聲。 初秋時節已感覺到晴天稀少,人老了又怎能再展現巧妙的技藝。 舞姿歌聲只會引來嫉妒,男女間的情感無需多猜。 不知明年的七夕我們是否還能相聚,醉得心滿意足,不願離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過細雨、雷聲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陰鬱而又不失浪漫的氛圍。詩中「秋新已覺晴常少,人老誰能巧得來」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後兩句則通過「舞態歌聲」與「雲情雨意」的對比,展現了人生中美好與遺憾並存的複雜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易逝、美好難留的深刻感悟。
張萱的其他作品
- 《 題韓伯聲涉趣園八景遐矚樓 》 —— [ 明 ] 張萱
- 《 六月六日賦壽趙瀫師相公沈夫人 》 —— [ 明 ] 張萱
- 《 甲子秋七月入寶安過訪鄧玄度觀察鏡園同尹用平溫爾惇兩年丈飲鄰仙樓用杜少陵遊何將軍山林十詩四十韻 》 —— [ 明 ] 張萱
- 《 有以苕上沈中丞客五羊訶林社集詩見貽者用來韻賦此寄之 》 —— [ 明 ] 張萱
- 《 內兄車一中來自五羊暫還故里見過留酌 》 —— [ 明 ] 張萱
- 《 甲子秋日入鄧玄度鏡園得詩十章次杜少陵過何氏山林韻乙丑春正月重入鏡園複次少陵重過何氏山林二十韻得詩五章 》 —— [ 明 ] 張萱
- 《 舟中九日 》 —— [ 明 ] 張萱
- 《 園居六十章 》 —— [ 明 ] 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