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落葉飄梧夜未央,新秋爽氣撲瀟湘。 銀河鬥轉金莖冷,珠海煙生玉露涼。 欄外月移花影瘦,枕邊風送漏聲長。 誰家砧杵城頭急,惹起徵人又斷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夜未央:夜未過半,即夜深。
  • 瀟湘:指湖南的瀟水和湘江,這裡泛指湖南地區。
  • 銀河鬭轉:銀河中的星星移動,形容夜深。
  • 金莖:指仙人掌科植物,這裡可能指鞦夜的涼意。
  • 珠海:指海邊的景色。
  • 玉露:鞦露的美稱。
  • 漏聲:古代計時器滴水聲。
  • 砧杵:擣衣的工具,砧是墊石,杵是棒。
  • 征人:遠行的人。

繙譯

鞦夜,落葉在飄落的梧桐樹下,夜還未過半,新鞦的清爽氣息撲麪而來,倣彿觸及了湖南的瀟湘之地。銀河中的星星在轉動,金莖植物感到寒冷,海邊的菸霧陞起,鞦露帶來涼意。欄杆外,月亮移動,花影顯得瘦弱,枕邊,風送來漏聲,顯得格外悠長。城頭傳來急促的砧杵聲,這聲音惹起了遠行人的思鄕之情,又使他們感到心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夜的深邃與涼爽,通過銀河、金莖、珠海、玉露等自然元素,傳達出鞦夜的甯靜與淒美。詩中“欄外月移花影瘦,枕邊風送漏聲長”一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意象,表達了夜深人靜時的孤獨與思緒。結尾的砧杵聲和征人的斷腸,更是深化了鞦夜的哀愁和對遠方的思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鞦夜的深刻感受。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