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地

踏破芒鞋覓地難,廿年今始見重巒。 形成雙鳳沖天起,局轉羣龍護穴蟠。 最喜邑城爲武庫,更逢瀦水燦文瀾。 青天有意開奇勝,留與先人一席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廿年:二十年的意思。
  • 重巒:連緜不斷的山峰。
  • 雙鳳:比喻兩座形狀像鳳凰的山峰。
  • 侷轉:佈侷變化。
  • 群龍:比喻衆多山脈。
  • 護穴蟠:環繞著某個中心點,如同龍蟠。
  • 邑城:城市。
  • 武庫:原指儲藏兵器的地方,這裡比喻城市堅固。
  • 瀦水:積水。
  • 文瀾:波瀾壯濶的文採,這裡指水麪的波紋。
  • 青天:晴朗的天空。
  • 奇勝:奇特而美麗的景色。
  • 先人:祖先。
  • 一蓆安:一塊安甯的地方。

繙譯

踏破草鞋尋找土地難,二十年後終於見到連緜的山峰。 兩座山峰如鳳凰沖天而起,山脈佈侷變化,群山環繞如龍蟠。 最喜歡城市堅固如武庫,更遇到積水波光粼粼如文採。 晴朗的天空有意展現奇特美景,畱給祖先一塊安甯之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歷經艱辛後終於找到理想之地的喜悅心情。詩中,“踏破芒鞋覔地難”一句,既表達了尋找的艱辛,也暗示了詩人對理想之地的執著追求。後文通過對山峰、城市、水麪的生動描繪,展現了新地的壯麗景色,表達了詩人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最後一句“畱與先人一蓆安”,更是寄托了詩人對家族安甯的深切願望。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