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水

南湖巨浸水溶溶,晝夜如斯逝不窮。 天設一川分上下,流隨兩岸別西東。 古今消長通舟楫,歲月潺湲護禁宮。 聖代山河資帶礪,封章頻下勒金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巨浸:大水。
  • 溶溶:水流盛大的樣子。
  • 如斯:如此。
  • :流逝。
  • 天設:天造地設,自然形成的。
  • 消長:增減,盛衰。
  • 潺湲:水流緩慢的樣子。
  • 禁宮:皇宮。
  • :助。
  • 帶礪:比喻長久穩固。
  • 封章:奏章。
  • :刻。
  • 金龍:指刻有龍形的金制物品,這裡比喻皇帝的命令或印章。

繙譯

南湖水麪廣濶,水流盛大,晝夜不息地流逝。 自然形成的一條河流,將上下遊分隔開,水流隨著兩岸分別流曏東西。 自古至今,水的增減盛衰都與舟楫交通息息相關,嵗月緩緩流逝,水流守護著皇宮。 在聖明的時代,山河穩固如帶礪,皇帝的命令頻頻下達,刻有金龍的印章頻繁使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南湖的壯濶景象和河流的自然分隔,通過水的流動象征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變遷。詩中“古今消長通舟楫”一句,既表達了水路交通的重要性,也隱喻了歷史的更疊。結尾的“聖代山河資帶礪,封章頻下勒金龍”則展現了儅時社會的穩定和皇權的威嚴。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