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王文銘高明樓四景

高閣臨江俯玉寰,春宵乘興此躋攀。 窗分曙色玲瓏裏,山帶晴雲杳藹間。 雨淨綠楊穿別塢,舟移紅蓼下前灣。 主翁柏酒尋仙侶,時有鶯笙入佩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躋攀(jī pān):攀登,攀爬。
  • 曙色:黎明的天色。
  • 玲瓏:形容窗戶明亮透光。
  • 杳藹(yǎo ǎi):深遠而朦朧的樣子。
  • 別塢:別院,別墅。
  • 紅蓼:一種水生植物,秋季開紅花。
  • 柏酒:用柏樹葉浸泡的酒,古代認爲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 鶯笙:形容鳥鳴聲如笙樂般悅耳。
  • 佩環:古代女子佩戴的玉飾,行走時發出聲響。

翻譯

高聳的閣樓俯瞰着江面和玉色的世界,春夜乘着興致攀登至此。 窗戶透出黎明的光芒,山巒被晴朗的雲霧繚繞,顯得朦朧而遙遠。 雨後的綠柳穿過別緻的庭院,小舟劃過,紅蓼花在前面的小灣中搖曳。 主人以柏酒招待仙侶,不時傳來如笙樂般悅耳的鳥鳴,伴隨着佩環的清脆聲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夜登高望遠的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寧靜而充滿生機的畫面。詩中「高閣臨江俯玉寰」一句,即展現了閣樓的高聳與江景的壯闊,又隱喻了詩人的超然心境。後文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精細刻畫,如「窗分曙色玲瓏裏」、「山帶晴雲杳藹間」,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尾聯「主翁柏酒尋仙侶,時有鶯笙入佩環」則巧妙地將現實與仙境結合,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

張子翼

張子翼,字汝臨,號事軒。瓊山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亞魁。授武昌縣教諭,升廣西陸川知縣。在任五年,祀名宦。歸田後閉門課子,與海瑞、王弘誨詩簡往來,傳爲韻事。有《事軒摘稿》。《海南叢書》第五冊有傳。張子翼詩,以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海口海南書局印行之《海南叢書》第五冊《張事軒摘稿》爲底本,校以明陳是集《溟南詩選》所錄張子翼詩。 ► 1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