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從弟從戎函口

汝捐儒服習戎行,雁序分飛倍慘傷。 行李蕭條僮在御,妻兒零落母誰將。 離聲長滴三更雨,怨氣應飛六月霜。 聞到此中多瘴癘,金雞何日到炎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儒服:古代儒生穿的服裝。
  • 戎行:軍隊,軍事。
  • 雁序:比喻兄弟。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寂寞。
  • :僕人。
  • 在禦:在身邊侍候。
  • 零落:分散,不在一起。
  • 離聲:離別的聲音。
  • 怨氣:怨恨的情緒。
  • 瘴癘:指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流行的疾病,通常由蚊蟲傳播。
  • 金雞:傳說中的神鳥,象征吉祥。
  • 炎荒:指邊遠炎熱的地方。

繙譯

你脫下儒生的服裝,投身於軍旅之中,我們兄弟分離,倍感悲傷。 你的行李簡陋,衹有僕人在身邊侍候,妻子和孩子分散各処,母親又由誰來照顧呢? 離別的聲音如同長夜中的雨滴,怨恨的情緒倣彿能凝成六月的霜。 聽說那裡常有瘴氣和疾病流行,何時才能有吉祥的征兆降臨那遙遠的炎熱之地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從弟從軍的深切憂慮和不捨。詩中,“汝捐儒服習戎行”一句,既是對從弟人生選擇的描述,也暗含了對其命運的擔憂。後文通過對離別場景的描繪,如“雁序分飛倍慘傷”、“行李蕭條僮在禦”等,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情感的表達。詩的結尾,詩人借“金雞何日到炎荒”表達了對從弟早日平安歸來的期盼,同時也流露出對邊遠地區艱苦環境的憂慮。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文關懷。

張子翼

張子翼,字汝臨,號事軒。瓊山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亞魁。授武昌縣教諭,升廣西陸川知縣。在任五年,祀名宦。歸田後閉門課子,與海瑞、王弘誨詩簡往來,傳爲韻事。有《事軒摘稿》。《海南叢書》第五冊有傳。張子翼詩,以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海口海南書局印行之《海南叢書》第五冊《張事軒摘稿》爲底本,校以明陳是集《溟南詩選》所錄張子翼詩。 ► 1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