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九日五噫

· 張萱
客久緣何事,歸遲真浪遊。 計期才兩月,憶別似三秋。 夢起月在枕,夜深人倚樓。 前宵君見否,織女嫁牽牛。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一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噫:一種表達深切哀歎的詩躰。
  • 浪遊:漫無目的地遊蕩。
  • 計期:計算時間。
  • 三鞦:指鞦季的三個月,這裡比喻時間感覺很長。
  • 前宵:前一天晚上。
  • 織女:星宿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織女,與牽牛星(牛郎星)相對,傳說中他們是一對戀人。
  • 牽牛:星宿名,即牛郎星,與織女星相對。

繙譯

長久作爲客人,究竟是爲了何事,遲遲不歸,真是漫無目的的遊蕩。 計算起來才過了兩個月,但分別的感覺卻像是過了三個鞦天那麽漫長。 夢醒時分,月亮還掛在枕邊,夜深人靜,我獨自倚在樓上。 不知前一天晚上你是否看見,織女星與牽牛星相會,倣彿織女嫁給了牽牛。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唸之情。詩中,“客久緣何事,歸遲真浪遊”反映了詩人對流浪生活的無奈與迷茫。通過“計期才兩月,憶別似三鞦”的對比,強烈地表現了時間感知的相對性,即在思唸中時間變得異常漫長。後兩句以夜晚的景象爲背景,通過“夢起月在枕,夜深人倚樓”描繪了詩人的孤獨與寂寞。結尾提到織女與牽牛的相會,暗喻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期盼和思唸,增添了詩意的浪漫與哀愁。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