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孝甫以雨後秋山圖並詩見贈賦此奉答

· 張萱
汎汎乘流客,沿洄阻脩牽。 途曠秋已暮,岸草露初泫。 晨曦照微雨,新翠薄林甸。 吳君老畫師,神理窮素絢。 對此開心神,爲我掃匹練。 渴筆醮枯墨,林岫遞隱見。 遠峯雙入雲,懸流接層巘。 疑有雨鳴葉,橋下若濺濺。 山寒林未疏,巖復磴頻轉。 縹緲臺上亭,有客來攀緣。 相向話新晴,駐屐聊指點。 居然咫尺間,意態極萬別。 知君丘壑人,此或本來面。 兼之詞人手,不受俗筆纏。 上有五字詩,格律邁騷選。 煙霞與珠玉,錯落任舒捲。 披對竟日夕,客慮坐來遣。 攜之當臥遊,寶之逾琬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汎汎(fàn fàn):形容船隻在水面上平穩地行駛。
  • 沿洄(yán huí):沿着曲折的水流。
  • 脩牽(xiū qiān):長繩,這裏指船隻被水流牽引。
  • (xuàn):水珠滴落的樣子。
  • 晨曦(chén xī):清晨的陽光。
  • 素絢(sù xuàn):本指色彩的純淨與絢麗,這裏形容畫作的精美。
  • 匹練(pǐ liàn):指畫布。
  • 渴筆(kě bǐ):形容筆墨乾枯,用以表現畫面的乾澀感。
  • 層巘(céng yǎn):重疊的山峯。
  • 濺濺(jiàn jiàn):水聲,形容水流急促的聲音。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景象模糊不清,若有若無。
  • 駐屐(zhù jī):停下腳步。
  • 琬琰(wǎn yǎn):美玉,比喻珍貴。

翻譯

我乘坐的船隻在水面上平穩地行駛,沿着曲折的水流前行。道路空曠,秋天已深,岸邊的草葉上露水初滴。清晨的陽光照在微雨上,新綠的景色透過林間薄霧顯現。吳孝甫是一位老練的畫家,他的畫作精美絕倫,能夠表達出自然的純淨與絢麗。他爲我畫了一幅畫布,用乾枯的筆墨醮上枯墨,林木和山峯交替隱現。遠處的山峯直插雲霄,懸流與層疊的山峯相連,彷彿能聽到雨滴敲打葉子的聲音,橋下的水流聲急促。山中寒意襲人,林木尚未稀疏,岩石和階梯頻繁轉折。山上的亭臺縹緲不清,有人正在攀登。他們面對面交談,停下腳步指點新晴的景色。雖然只在咫尺之間,但畫中的意態卻千變萬化。我知道吳孝甫是熱愛山水的人,這幅畫或許展現了他真實的面貌。他的畫作加上詩人的手筆,不受世俗筆墨的束縛。畫上還有五言詩,其格律超越了古代的詩選。煙霞與珠玉般的景色,自由地舒展卷曲。我整日整夜地欣賞這幅畫,心中的雜念隨之消散。我將這幅畫帶回家,當作珍貴的寶物,比美玉還要珍貴。

賞析

這首作品描述了張萱收到吳孝甫贈送的《雨後秋山圖》及其詩作後的感受。詩中通過對畫作的細膩描繪,展現了畫中的山水景色和畫家的精湛技藝。張萱不僅讚美了畫作的美麗,還表達了對吳孝甫藝術才華的敬佩。詩中「晨曦照微雨,新翠薄林甸」等句,以清新脫俗的語言,勾勒出一幅雨後秋山的靜謐景象,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對藝術的熱愛。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既是對畫作的讚美,也是對友人才華的肯定。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