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竹石圖唐解元最得意筆也圖以自況詩以自悲餘每展其圖輒詠其詩不勝身世之感故復悲其意用其韻而賡和之

· 張萱
不充巨室材,不作明堂器。 頑碧與枯株,斤鑿何由至。 晚節託此君,養我浩然氣。 吾道貴知希,勿灑窮途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巨室:大戶人家。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這裏指重要的場所或用途。
  • 斤鑿:斧頭和鑿子,這裏指被砍伐或雕琢。
  • 晚節:晚年。
  • 浩然氣:正大剛直之氣。
  • 知希:知音稀少。
  • 窮途涕:因窮途末路而流的淚水。

翻譯

這棵樹不是大戶人家所需要的材料,也不是明堂中重要的器物。它只是一塊頑石和枯萎的樹幹,斧頭和鑿子又怎麼會來雕琢它呢?晚年我託身於此,養我那正大剛直之氣。我的道路貴在知音稀少,不要因窮途末路而流淚。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枯木竹石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於自身境遇的感慨。詩中,「不充巨室材,不作明堂器」直接表明了作者自認爲不被重用的境地,而「頑碧與枯株,斤鑿何由至」則進一步以枯木竹石自比,暗示了自己不被雕琢、不被賞識的命運。後兩句「晚節託此君,養我浩然氣」則展現了作者在晚年依然堅守正直之氣,不因境遇而改變初衷。最後,「吾道貴知希,勿灑窮途涕」則是對世人的勸誡,也是對自身命運的豁達接受,表達了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潔情操的堅定信念。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