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閣晚眺

· 樑嶽
絕頂躋攀路不迷,醉憑飛閣訪禪西。 微茫下界諸峯小,指點平原萬木低。 丹壑煙深回鶴馭,綠楊春暖聽鶯啼。 彩毫擬就登高賦,不數任翻壁上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絕頂:山的最高峯。
  • 躋攀:攀登。
  • 飛閣:高聳的樓閣。
  • 禪西:禪宗的西邊,這裏指禪寺。
  • 微茫:模糊不清的樣子。
  • 下界:人間,相對於高處的山峯而言。
  • 丹壑:紅色的山谷。
  • 鶴馭:仙鶴,常用來象徵仙人或高潔之士。
  • 彩毫:彩色的筆,這裏指文人的筆。
  • 登高賦:登高時所作的賦,古代文人常在登高時作詩賦。
  • 不數:不計算,這裏指不亞於。
  • 任翻:任意的翻動,這裏指任意的書寫。
  • 壁上題:在牆壁上題詩。

翻譯

攀登至山峯的最高處,路途並不迷離, 醉意中依靠在高聳的樓閣上,探訪禪寺的西邊。 從這裏俯瞰,人間的山峯顯得模糊而渺小, 指點着廣闊的平原,萬木顯得低矮。 紅色的山谷中,煙霧繚繞,仙鶴迴旋, 綠楊樹下,春意盎然,鶯鳥啼鳴。 我手持彩筆,打算寫下登高的賦詩, 不亞於任意的在牆壁上題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登高望遠的景象,通過「絕頂」、「飛閣」等詞語展現了高遠的視角,以及「微茫下界」、「指點平原」等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俯瞰與指點。詩中「丹壑煙深」、「綠楊春暖」等句,以色彩和季節的描繪,增添了詩意的氛圍。結尾的「彩毫擬就登高賦」,則展現了詩人的文學抱負和自信,整首詩意境開闊,語言優美,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文學創作的熱愛。

樑嶽

樑嶽,饒平人。明神宗萬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貢生,官興化教授。事見清光緒《饒平縣誌》卷七。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