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過端上人庵不遇

石橋分水曉香臺,門掩疏鍾晝不開。 曾是木樨花下客,年年今日又重來。
拼音

所属合集

#十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端上人庵:指端上人的庵堂,即僧人居住的地方。
  • 石橋分水:石橋將水流分開,形容景緻幽靜。
  • 曉香臺:清晨的香臺,指供奉香火的地方。
  • 門掩疏鍾:門緊閉,遠處傳來稀疏的鐘聲。
  • 木樨花:即桂花,一種香氣濃郁的花。
  • 年年今日又重來:每年這一天都會再次來到這裏。

翻譯

石橋將溪水分開,清晨的香臺上,門緊閉着,白日裏聽不到鐘聲。 我曾是那桂花樹下的常客,每年的今天,我又一次回到這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重訪端上人庵的情景,通過「石橋分水」和「曉香臺」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幽深的氛圍。詩中「門掩疏鍾」一句,既表達了庵堂的寧靜,也暗示了詩人的孤寂與期待。後兩句則透露出詩人對往昔時光的懷念,以及對重遊故地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舊日時光的留戀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

張嗣垣

張嗣垣,字師仲。東莞人。明神宗萬曆間諸生。嘗倘佯羅浮飛雲諸勝。卒年三十二。有《餘力軒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八有傳。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