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磯吊李太白

停橈磯下奠椒觴,草木猶聞翰墨香。 飛燕已辭青瑣闥,長鯨自上白雲鄉。 他年有夢遊天姥,此夕無魂到夜郎。 西望長安漫惆悵,金鑾春殿久荒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停橈(tíng ráo):停船。
  • 奠椒觴(diàn jiāo shāng):祭奠時用的香酒。
  • 翰墨香(hàn mò xiāng):指文墨的香氣,比喻文學作品的魅力。
  • 飛燕:比喻李白的詩才高飛遠敭。
  • 青瑣闥(qīng suǒ tà):指宮門,這裡比喻朝廷。
  • 長鯨:比喻李白的詩才如鯨魚般雄壯。
  • 白雲鄕:指仙境,比喻李白的詩才超凡脫俗。
  • 天姥(tiān mǔ):山名,李白曾有詩《夢遊天姥吟畱別》。
  • 夜郎:古國名,這裡指李白被貶謫的地方。
  • 金鑾春殿:指皇宮中的殿堂,這裡指朝廷。

繙譯

停船在採石磯下祭奠李白,連草木似乎都還散發著他的文墨香氣。 他的詩才如飛燕般已離開朝廷,又如長鯨般自登仙境。 他曾夢想遊歷天姥山,而今卻無魂魄到達被貶的夜郎。 西望長安,心中滿是惆悵,皇宮中的春殿已久久荒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李白的懷唸,展現了詩人對李白詩才的極高評價和對他人生的深切同情。詩中運用“飛燕”、“長鯨”等意象,形象地描繪了李白詩才的飛敭與超凡,同時“青瑣闥”、“白雲鄕”等詞語的運用,巧妙地表達了李白與朝廷的疏離以及他詩才的仙境般超脫。結尾的“西望長安漫惆悵,金鑾春殿久荒涼”則抒發了對李白命運的感慨和對朝廷變遷的哀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李白及其時代的深刻反思。

梁辰魚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伯龍,號少白,一號仇池外史。國子監生。善音律,擅詞曲,兼工詩,不屑舉子業。性任俠,嗜酒,足跡遍歷吳楚各地。嘉靖間李攀龍、王世貞等文人名士,皆折節與之交遊。同鄉魏良輔變弋陽腔爲崑腔,辰魚得其傳,依良輔所爲崑腔創作傳奇《浣紗記》。於是豔歌清引,傳播戚里間,是爲崑曲之始。所著尚有雜劇《紅線女》、《紅綃》,散曲集《江東白薴》及《樑國子生集》等。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