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集天海樓賦贈歐陽允譽

仲宣樓上並飛觴,剪燭論文夜未央。 白薴我聊歌短鋏,青雲君自賦長楊。 坐高明月窺人入,話久清風動地涼。 美景正須同一醉,相逢休論少年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仲宣樓:古代樓名,這裏指聚會的地方。
  • 飛觴:舉杯飲酒。
  • 剪燭:剪去燭花,使燭光明亮,比喻夜深。
  • 論文:討論文學作品。
  • 夜未央:夜未盡,即夜深。
  • 白薴:白色的薴麻,這裏指白色的衣服。
  • 短鋏:短劍。
  • 青雲:比喻高遠的志向或地位。
  • 長楊:長長的楊柳,這裏可能指長詩或長篇文學作品。
  • 坐高明月窺人入:坐在高處,明亮的月光似乎在窺視着人們。
  • 話久清風動地涼:長時間的談話中,清風吹來,使地面感到涼爽。
  • 美景正須同一醉:面對美景,正應該一起醉倒。
  • 相逢休論少年場:相逢時不要談論年輕時的往事。

翻譯

在仲宣樓上我們舉杯共飲,剪去燭花,繼續討論文學,夜已深但未盡。我隨意地穿着白衣,手持短劍,吟唱着簡短的詩句;而你,則自賦長篇,志向高遠如青雲。坐在高處,明亮的月光似乎在窺視着我們,長時間的談話中,清風吹來,使地面感到涼爽。面對這樣的美景,我們正應該一起醉倒,相逢時不必再談論年輕時的往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在仲宣樓上的文人雅集,通過「飛觴」、「剪燭論文」等細節,展現了文人間的深厚情誼和對文學的熱愛。詩中「白薴我聊歌短鋏,青雲君自賦長楊」一句,巧妙地通過對比展現了詩人自己的隨意與友人的高遠志向。結尾的「美景正須同一醉,相逢休論少年場」則表達了詩人對當下美好時光的珍惜,以及對過往的淡然態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文學藝術的追求。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