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鳳城:指京城。
- 絃歌:古代以琴瑟伴奏而歌,此指音樂和歌聲。
- 借寇:指借用寇準的故事,寇準是北宋名相,以清廉著稱。
- 五馬:古代指高官所乘的五匹馬,此指高官。
- 鳴琴:彈琴,比喻治理得很好。
- 馴雉兔:馴服的雉雞和兔子,比喻治理下的百姓安居樂業。
- 三湘:指湖南一帶,此泛指南方。
- 菁莪:指菁華和莪蒿,比喻優秀的人才。
- 棠陰:棠梨樹的陰影,比喻德政。
- 芹泮:指學宮,此指學校。
- 晏嬰:春秋時期齊國名相,以智謀和清廉著稱。
- 春風得意:形容心情愉快,事業有成。
翻譯
京城處處充滿了音樂和歌聲,借用寇準的清廉故事,曾讓高官們感到震驚。 治理百里之地,如同彈琴般和諧,百姓如同被馴服的雉雞和兔子般安居樂業。 南方的才子們以他們的文采感動了菁莪,即優秀的人才。 不說德政如棠梨樹的陰影般深遠,且看學校裏受恩惠的學子衆多。 我是晏嬰門下的客人,心情愉快,事業有成,感覺如何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京城的繁華景象和治理下的和諧安寧,通過借用歷史人物寇準和晏嬰的形象,表達了對清廉政治和智慧治理的嚮往。詩中「鳴琴」、「馴雉兔」等比喻生動形象,展現了治理者的才能和百姓的幸福生活。結尾處以「春風得意」自況,表達了作者對當前成就的滿意和對未來的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