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集生太史以諸將詩五章見貽次來韻賦答

· 張萱
南風不競腥雲漲,北斗常殷赤羽馳。 癥結隔垣窺趙虢,揲荒瓜幕問軒岐。 須知剺面攢刀日,卻是磨牙反噬時。 自信傍觀能審局,邢苗分邑莫教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風不競:比喻力量不足,條件不利。
  • 腥雲漲:形容戰亂中血腥氣息濃厚。
  • 北斗常殷:北斗星常常顯得非常明亮。
  • 赤羽馳:紅色的羽毛快速移動,比喻戰事頻繁。
  • 癥結隔垣窺趙虢:比喻問題難以解決,只能從旁觀察。
  • 揲荒瓜幕問軒岐:揲(shé),整理;荒瓜幕,指荒涼的田野;軒岐,古代兩位名醫,比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 剺面攢刀日:剺(lí),割;攢(cuán),聚集;形容戰亂中人們面容憔悴,刀光劍影。
  • 磨牙反噬時:比喻內部矛盾激化,互相攻擊。
  • 傍觀:旁觀。
  • 審局:審時度勢。
  • 邢苗分邑:邢、苗,古代地名;分邑,分割領地,比喻政治上的分裂。

翻譯

南風無力,血腥氣息瀰漫,北斗星卻異常明亮,戰事頻繁。 問題難以解決,只能從旁觀察,整理荒涼的田野,尋求解決之道。 在戰亂中,人們面容憔悴,刀光劍影,此時內部矛盾激化,互相攻擊。 自信旁觀者能審時度勢,政治上的分裂不應拖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亂時期的混亂與不安,通過「南風不競」、「腥雲漲」等意象,傳達了戰亂帶來的破壞和苦難。詩中「癥結隔垣窺趙虢」、「揲荒瓜幕問軒岐」等句,表達了面對困境的無奈與尋求解決之道的決心。最後,詩人以旁觀者的角度,強調審時度勢的重要性,暗示政治上的分裂應及時解決,以避免更大的災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