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家董叔遠以詩見訊賦此答之

· 張萱
往哲曾稱先子畏,新詩今見後昆奇。 回頭桂籍晨星落,舉目綀裙道路悲。 骯髒正平刺常弊,疏慵文舉客今衰。 相逢爲語山陰棹,老子津樑久已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年家:指同年中舉的人。
  • 董叔遠:人名,詩人的朋友。
  • 先子畏:指已故的父親。
  • 後昆:後代子孫。
  • 桂籍:科舉考試中舉的名單,這裏指同科中舉的人。
  • 晨星:比喻稀少。
  • 綀裙:粗布裙,這裏指貧苦的生活。
  • 骯髒:這裏指剛直不阿。
  • 正平:人名,可能指一個正直的人。
  • :指責。
  • 疏慵:疏遠懶散。
  • 文舉:指文人。
  • 山陰棹:山陰,地名,棹指船,這裏指山陰的船隻。
  • 老子:作者自稱。
  • 津樑:比喻引導或過渡的事物。

翻譯

往昔的賢者曾稱讚我已故的父親敬畏,如今的新詩則展現了後代子孫的才華。回首望去,同科中舉的人已如晨星般稀少,眼前所見的是貧苦的生活和道路上的悲傷。我剛直不阿,像正平一樣常常指責時弊,而疏遠懶散的文人如今也已衰老。相遇時,請告訴我山陰的船隻情況,因爲我這個引路人已經疲憊不堪。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已故父親的懷念以及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比往昔與現在,展現了詩人對家族榮耀的追憶和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同時,詩人的自畫像是一個剛直不阿、指責時弊的形象,但也透露出對文人境遇的哀嘆。最後,詩人以疲憊的引路人自喻,表達了對未來的無力感和對友人的期待。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