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年家:指同年中舉的人。
- 董叔遠:人名,詩人的朋友。
- 先子畏:指已故的父親。
- 後昆:後代子孫。
- 桂籍:科舉考試中舉的名單,這裏指同科中舉的人。
- 晨星:比喻稀少。
- 綀裙:粗布裙,這裏指貧苦的生活。
- 骯髒:這裏指剛直不阿。
- 正平:人名,可能指一個正直的人。
- 刺:指責。
- 疏慵:疏遠懶散。
- 文舉:指文人。
- 山陰棹:山陰,地名,棹指船,這裏指山陰的船隻。
- 老子:作者自稱。
- 津樑:比喻引導或過渡的事物。
翻譯
往昔的賢者曾稱讚我已故的父親敬畏,如今的新詩則展現了後代子孫的才華。回首望去,同科中舉的人已如晨星般稀少,眼前所見的是貧苦的生活和道路上的悲傷。我剛直不阿,像正平一樣常常指責時弊,而疏遠懶散的文人如今也已衰老。相遇時,請告訴我山陰的船隻情況,因爲我這個引路人已經疲憊不堪。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已故父親的懷念以及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比往昔與現在,展現了詩人對家族榮耀的追憶和對現實困境的無奈。同時,詩人的自畫像是一個剛直不阿、指責時弊的形象,但也透露出對文人境遇的哀嘆。最後,詩人以疲憊的引路人自喻,表達了對未來的無力感和對友人的期待。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張萱的其他作品
- 《 黃君常從羅浮以陳抑之鄧玄度兩君書見貽君常且損佳什繆相暱就賦此謝之幸語兩先生促膝不遠也 》 —— [ 明 ] 張萱
- 《 八月十四夜社集聞警 》 —— [ 明 ] 張萱
- 《 鄧玄度觀察以歸興十章見寄用來韻漫賦草土餘生不宜拈弄筆墨第蘭契久闊芳訊遙臨掩泣抒懷罪我勿計也 》 —— [ 明 ] 張萱
- 《 丙寅初春參知洪崖王公移鎮惠潮喜而賦之 》 —— [ 明 ] 張萱
- 《 伏日招同李康侯黃見河陳惺白三廣文榕溪泛集 》 —— [ 明 ] 張萱
- 《 戊午初度車宜仲內兄偕羊鵝二城諸君子爲笠屐圖以詩見壽賦此奉答 》 —— [ 明 ] 張萱
- 《 題王孟端墨竹用韻 》 —— [ 明 ] 張萱
- 《 正月十三夜元陟先生見過觀燈留酌喜而賦之 》 —— [ 明 ] 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