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夜元陟先生見過觀燈留酌喜而賦之
良夜燈初放,新晴月未流。
如何二老者,亦作少年遊。
妙語絲爲繭,明年杖有鳩。
已完兒女債,莫問稻粱謀。
往歲猶堪憶,新詩且共酬。
不須穿夜市,何必問更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陟:人名,可能爲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見過:拜訪。
- 酌:小酌,指飲酒。
- 新晴:剛放晴的天氣。
- 月未流:月亮還未西沉,意指夜晚尚早。
- 二老者:兩位年長者。
- 少年遊:像年輕人一樣遊玩。
- 妙語絲爲繭:形容談話內容精彩,如同蠶絲結成繭。
- 杖有鳩:杖頭飾有鳩鳥形狀,古時老人常用以象徵長壽。
- 兒女債:指養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
- 稻粱謀:指日常生活的瑣事和生計問題。
- 往歲:過去的歲月。
- 新詩且共酬:一起欣賞和酬答新作的詩。
- 夜市:夜晚的市場。
- 更籌:古代夜間計時的工具,這裏指不必關心時間。
翻譯
在這個美好的夜晚,燈火初放,天氣剛放晴,月亮還未西沉。爲何兩位長者,也像年輕人一樣出來遊玩呢?他們的談話精彩紛呈,彷彿蠶絲結成的繭,明年他們還能手持杖頭飾有鳩鳥的柺杖。他們已經完成了養育子女的責任,不必再爲日常生活的瑣事和生計問題操心。回憶過去的歲月,我們共同欣賞和酬答新作的詩。不需要去夜市閒逛,也不必關心時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而愉快的夜晚,兩位長者在燈火初放的夜晚相聚,享受着輕鬆的時光。詩中流露出對老年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對友情的珍視。通過「妙語絲爲繭」和「杖有鳩」等意象,展現了長者們的智慧和長壽的祝願。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溫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友情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