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十有七日岱瞻陸侯覽揆之辰也時侯以歸善令兼攝博羅不肖萱忝在世講復幸以文字交最歡最篤既從諸薦紳縫掖
榕溪鱷渚共神君,三祝華封兩地分。
樂只已聞齊召杜,斐然今更羨機雲。
蒲鞭長掛閒歌嘯,竹閣端居樂典墳。
薦寵黃金來北闕,且調綠綺奏南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覽揆(lǎn kuí):觀察和衡量。
- 歸善:地名,今廣東省惠州市。
- 博羅:地名,今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
- 忝(tiǎn):謙辭,表示自己有愧於。
- 世講:世交,家族間的長期友好關係。
- 薦紳:推薦和提拔。
- 縫掖:古代的一種官職,負責縫製官服。
- 椽筆(chuán bǐ):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簡或木簡。
- 侑勺(yòu sháo):勸酒,助興。
- 效岡陵之祝:效仿古代的祝詞,表達祝福。
- 榕溪鱷渚(róng xī è zhǔ):地名,指榕江和鱷溪,均在廣東省。
- 三祝華封:三次祝福和封賞。
- 樂只:快樂的樣子。
- 齊召杜:齊國的召公和杜預,古代賢臣。
- 斐然(fěi rán):形容文采或成就顯著。
- 機雲:指才華橫溢的人。
- 蒲鞭(pú biān):用蒲草製成的鞭子,象徵溫和的懲罰。
- 竹閣:竹製的閣樓,指清雅的居所。
- 典墳:古代的典籍和墳墓,指古代文化和歷史。
- 薦寵:推薦和寵愛。
- 北闕:古代宮殿的北門,代指朝廷。
- 綠綺(lǜ qǐ):綠色的絲綢,這裏指華美的服飾。
- 南薰:南方的微風,象徵和煦的氣候。
翻譯
在春天的三月十七日,是陸侯觀察衡量的日子。當時陸侯以歸善令的身份兼任博羅,我張萱有幸作爲世交,並且以文字交流最爲歡暢和深厚。既然已經跟隨各位推薦和提拔的官員,以及負責縫製官服的官員,請求他們用椽筆來助興,勸酒兩次,我便獻上這兩首俚語詩,以效仿古代的祝詞,表達我的祝福。
榕江和鱷溪共同見證了神君的榮耀,三次祝福和封賞在兩地分別進行。快樂的樣子已經聽說了齊國的召公和杜預,而今天更加羨慕那些才華橫溢的人。蒲鞭長久地掛着,閒暇時歌唱和嘯叫,竹閣中端坐,樂於研究古代文化和歷史。推薦和寵愛來自朝廷的北門,且穿着華美的綠綺服飾,演奏南方的微風之曲。
賞析
這首詩是張萱爲慶祝陸侯的生日而作,表達了對陸侯的敬仰和祝福。詩中通過地名和歷史人物的引用,展現了陸侯的政績和才華,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古代文化和歷史的尊重。詩的語言典雅,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詩人的文學造詣,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張萱的其他作品
- 《 元日凌江公署試筆呈趙司理元峯周廣文沖霄 》 —— [ 明 ] 張萱
- 《 小集大忠祠議復五先生南園舊社呈直指虞石王公得十五刪二冬 》 —— [ 明 ] 張萱
- 《 讀沈司馬伯含被言十二章有感用來韻卻贈孤憤離懷黯然對深或可觀予同社不必萬人傳也 》 —— [ 明 ] 張萱
- 《 正月十五夜奉迎邑侯雨中觀燈雅集歲癸亥餘嘗爲榕溪燈夕詞十二章今採民謠復爲甲子燈夕詞十六章撫今追昔喜可知 》 —— [ 明 ] 張萱
- 《 巫山高 》 —— [ 明 ] 張萱
- 《 葛陽道中 》 —— [ 明 ] 張萱
- 《 丙子除夕 》 —— [ 明 ] 張萱
- 《 歲壬午計偕曾憩東林寺今二十有五年矣幸差竣還朝再過一食撫茲往跡殊愴客懷遂成二律以紀歲月 》 —— [ 明 ] 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