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桃源鄭徵士桑字

共話經年別,令人發深省。 悠悠感飄蓬,戀戀依鄉井。 漫爾結茅屋,遁跡桃源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徵士:古代對有學問、有德行而隱居不仕的人的尊稱。
  • 桑字:可能是指鄭徵士的別號或字。
  • 經年:多年。
  • 飄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鄉井:家鄉。
  • 漫爾:隨意地,無目的地。
  • 遁跡:隱居。

翻譯

與你共敘多年的離別之情,讓人深感省悟。 感慨於漂泊不定的生活,依戀着家鄉的情感。 隨意地搭建了一間茅屋,隱居在桃源般的境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長年離別的感慨,以及對家鄉的深深依戀。詩中「飄蓬」一詞形象地描繪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狀態,而「鄉井」則喚起了對家鄉的思念。最後兩句描繪了作者隱居桃源的情景,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嚮往寧靜生活的理想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家鄉的深情。

張孟兼

明浙江浦江人,名丁,以字行。洪武初征爲國子監學錄,與修《元史》。書成,授國子學錄,歷禮部主事、太常司丞。劉基嘗告太祖,孟兼文章,僅次於宋濂及基。出爲山西按察司僉事,懲治奸猾,令相牽引,每事輒株連數十人,吏民皆畏。擢山東按察司副使,布政使吳印系僧人還俗,孟兼輕侮之。印告太祖,太祖怒而殺之。有《白石山房逸稿》。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