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夜

江月滿江城,客愁何處生。 殘蛩依砌響,新雁與雲平。 露重楸梧白,天寒鬆桂清。 弟兄在萬里,此夕各含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殘蛩(qióng):指鞦天即將結束時的蟋蟀。
  • :台堦。
  • 新雁:剛從北方飛來的雁。
  • 雲平:雲層與地麪平行,形容雁飛得高。
  • 楸梧(qiū wú):楸樹和梧桐樹。
  • 松桂:松樹和桂樹。

繙譯

江邊的月光灑滿了整個江城,客居他鄕的憂愁從何而生? 鞦天的蟋蟀在台堦邊哀鳴,新來的雁群與平行的雲層一樣高。 露水沉重,使得楸樹和梧桐的葉子顯得更加蒼白; 天氣寒冷,松樹和桂樹的香氣更加清新。 我的兄弟們遠在萬裡之外,今晚我們各自懷揣著深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鞦夜的江城景象,通過月光、蟋蟀、雁群、露水和樹木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唸之情。詩中“江月滿江城”一句,既展現了月光的美麗,又隱喻了詩人的孤獨與憂愁。後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情感的表達。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宋登春

明真定府新河人,字應元,號海翁,晚號鵝池生。少能詩,善畫。嗜酒慕俠,能騎射。年三十,以妻子兒女五人皆死,棄家遠遊。晚居江陵,知府徐學謨甚敬禮之。後遊石首受辱,遂披髮爲頭陀,不知所終。一說於萬曆十七年離徐學謨家,泛舟錢塘,投江死。有《鵝池集》、《燕石集》。 ► 3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