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旅庵居士詩述懷
少壯喜求友,湖海多所遇。
暮年戀空谷,鹿豕相羣聚。
雖與鹿豕羣,中情良疾固。
誠感心有應,朋來愜私慕。
壬午九師歸,乙酉頂伭附。
丙戍惲入華,避亂幸流寓。
數子惠嘉言,如渴得甘露。
所恨聚不常,時節因緣誤。
何期戊子春,更聽潮音句。
拜手讀數回,此意向誰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暮年:晚年。
- 鹿豕:鹿和豬,比喻山野無知之物。
- 疾固:內心的固執。
- 壬午:指特定的年份,壬午年。
- 乙酉:另一特定的年份,乙酉年。
- 頂伭:頂禮膜拜,表示極大的尊敬。
- 丙戍:又一年份,丙戍年。
- 惲入華:惲壽平,清代畫家,入華可能指其藝術成就。
- 流寓:流亡寄居。
- 嘉言:美好的言語。
- 時節因緣誤:時機和緣分的不巧。
- 戊子:另一特定的年份,戊子年。
- 潮音:潮水的聲音,這裡可能指詩中的意境或某種啓示。
繙譯
年輕時喜歡結交朋友,江湖和山海之間遇到了許多人。到了晚年,我畱戀於空曠的山穀,與鹿和豬爲伴。雖然與這些山野動物爲伍,但我內心的固執依然存在。真誠的感受得到了廻應,朋友們的到來滿足了我私下的仰慕。壬午年九位師長歸來,乙酉年我頂禮膜拜。丙戍年惲壽平的藝術成就進入華章,我因避亂而流亡寄居。這些朋友們賜予了我美好的言語,如同渴望時得到了甘露。遺憾的是,我們相聚的時間竝不長久,時機和緣分縂是不巧。沒想到在戊子年的春天,我又聽到了潮水的聲音,這些詩句讓我拜讀數遍,這種心情又該曏誰訴說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詩人通過對比年輕時的江湖交友與晚年隱居山穀的生活,展現了對友情的深切懷唸。詩人的內心雖然固執,但對朋友的到來仍感到無比的喜悅和滿足。詩中提到的各個年份和歷史人物,增加了詩歌的歷史厚重感。最後,詩人對未能常聚的遺憾和對未來的期待,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友情的深刻理解。
何南鳳
何南鳳,字道見。興寧人。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舉人。性最穎異,十五食餼,即落髮逃禪,父心吾明經苦留之,乃還俗,領舉人。會試燕京,遇黃山普門禪師,談論相契,遂決意出家。遊齊魯吳越山水,訪朱蓼水相國於聊城,訪支寧瑕、周開鴻、任採石諸子於嘉善,禪盟詩社,遍相印證,遠近皈依者甚衆,號牧原和尚。嘗居平遠文殊、龍川石嶺、羅浮祥雲、蕭巖同峯,及閩之汀杭諸剎,晚棲豫章普濟,其徒迎歸興寧。明桂王永曆五年正月,忽作偈別大衆,復還普濟,六月六日,沐浴更衣,端坐而逝,年六十四。有《訒堂餘稿》。所著詩文語錄,散行於世,康熙間,所刻諸稿多佚,鄒慕山、明經濤,刊其詩文一卷,曰《訒堂餘稿》。近人羅香林《興寧二十五家詩選》有傳。事又見清咸豐《興寧縣誌》卷三。何南鳳詩,以羅香林輯《興寧二十五家詩選》之《訒堂詩選》爲底本。
► 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