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烏夜啼送蘇彥剛奉母歸汴
城頭月白烏夜啼,上下擇木不肯棲。昔日養雛今已飛,啞啞喚母登好枝。
烏啼亦有樹,子行得無歸。車中娘娘發素垂,綵旌日向東京馳。
東京土美桑棗肥,衣食可以無寒飢。烏夜啼,啼何爲,歲將晏矣歸來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賦得:古代文人聚會時,按照指定的題目作詩,稱爲“賦得”。
- 烏夜啼:指烏鴉在夜晚的啼叫,常被用來象征悲傷或不祥。
- 奉母:侍奉母親。
- 汴:即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
- 擇木:選擇樹木,這裡指烏鴉選擇棲息的地方。
- 養雛:撫養幼鳥。
- 啞啞:烏鴉的叫聲。
- 娘娘:對母親的尊稱。
- 素垂:指頭發已經變白。
- 綵旌:彩色的旗幟,這裡指裝飾華麗的車輛。
- 東京:即汴京。
- 晏:晚,遲。
繙譯
城頭的月亮蒼白,烏鴉在夜晚啼叫,它們上下選擇樹木,卻不願意棲息。曾經養育的小烏鴉如今已經能夠飛翔,它們啞啞地呼喚著母親,希望她能登上美好的枝頭。
烏鴉啼叫,也有它們棲息的樹木,而你,是否也會歸來?車中的母親頭發已經花白,垂垂老矣,裝飾華麗的車輛日複一日地曏著東京馳去。
東京的土地肥沃,桑樹和棗樹茂盛,衣食無憂,可以免受寒冷和飢餓。烏鴉在夜晚啼叫,它們爲何啼叫?嵗月將晚,歸來吧!
賞析
這首詩以烏鴉夜啼爲引子,寓意深遠。詩人通過烏鴉的啼叫和選擇棲息的樹木,隱喻人的歸鄕之情。詩中“烏啼亦有樹,子行得無歸”一句,既表達了對歸鄕的渴望,也透露出對母親深切的關懷和尊敬。後文提到東京的肥沃土地和母親的衰老,進一步強化了歸鄕的緊迫感和對母親的深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淒美,展現了詩人對家庭和親情的珍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