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劉伶臺送丁掾之淮安
劉伶沛國人,獨以好飲名。
每乘蒼鹿車,出入攜瓶罌。
結交嵇阮徒,陶然過平生。
妻言不足聽,自謂能忘情。
常使荷鍤隨,已覺累爾形。
如何飲酒臺,卻在淮陰城。
千年土花白,尚疑壘曲成。
至今臺下草,春風吹不醒。
君行戒晨裝,淮泗千里程。
登臺勿酹酒,當誦周觴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劉伶:西晉時期的名士,以嗜酒著稱。
- 沛國:古地名,今江蘇沛縣一帶。
- 蒼鹿車:古代一種輕便的車,常用於形容隱士或放浪形骸之士的交通工具。
- 瓶罌:古代盛酒的器具。
- 嵇阮:指嵇康和阮籍,都是魏晉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以放達不羈著稱。
- 荷鍤:扛着鐵鍬。
- 土花:指古墓或古建築上的苔蘚。
- 壘曲:指古代用於防禦的土牆。
- 酹酒: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 周觴銘:指周代的酒器上的銘文,這裏可能指飲酒時應有的節制和禮儀。
翻譯
劉伶是沛國人,以嗜酒聞名。他常常乘坐蒼鹿車,出入時隨身攜帶酒瓶。他與嵇康、阮籍等放達之士結交,陶醉於這種生活方式,度過了他的一生。他的妻子的話他聽不進去,認爲自己能夠超脫情感。他總是讓人扛着鐵鍬跟隨,已經意識到這會拖累自己的身體。爲何他的飲酒臺會在淮陰城呢?千年之後,臺上的苔蘚依然潔白,彷彿還能看到古代的土牆。直到今天,臺下的草在春風中也吹不醒。你即將啓程,淮泗之間有千里的路程。登上臺時不要以酒祭奠,應當背誦周代的酒器銘文,提醒自己飲酒的節制和禮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劉伶的描繪,展現了其放浪形骸、嗜酒如命的生活態度。詩中不僅讚美了劉伶的個性,也通過對其飲酒臺的描寫,表達了對歷史遺蹟的懷念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最後,詩人提醒行者登臺時不要酹酒,而應銘記古人的酒器銘文,體現了對飲酒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節制的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歷史人物的緬懷,也是對現代人的一種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