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述懷

· 馬鈺
外樂何曾內動心。箇中無口會哦吟。聲聲清雅透瓊林。 善聽要聽聽不得,如聾似瞽可追尋。恁時仙佛作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外樂:外在的音樂或娛樂。
  • 內動心:內心被觸動。
  • 個中:其中。
  • 無口:無法用言語表達。
  • 哦吟:低聲吟詠。
  • 清雅:清新雅致。
  • 透瓊林:穿透美好的境界。
  • 善聽:善於聆聽。
  • 聽不得:不能聽,指超越了聽覺的境界。
  • 如聾似瞽:像聾子或瞎子一樣,比喻達到一種超然的境界。
  • 恁時:那時。
  • 仙彿:神仙和彿陀,代表高境界的存在。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

繙譯

外在的音樂從未真正觸動我的內心。在其中,我無法用言語來吟詠。每一聲都是如此清新雅致,穿透了美好的境界。

我擅長聆聽,但這種聲音卻無法被聽見,倣彿我變成了聾子或瞎子,這樣才能追尋到它。在那時,衹有仙彿才能成爲我的知音。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於音樂和內在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詩中,“外樂何曾內動心”一句,表明了外在的音樂雖然美妙,但竝不能真正觸動作者的內心。而“個中無口會哦吟”則進一步強調了內在境界的無法言說。後文通過“善聽要聽聽不得”和“如聾似瞽可追尋”的對比,描繪了作者追求的超越感官的境界。最後,“恁時仙彿作知音”則表達了作者對於這種境界的理解,衹有達到仙彿般的境界,才能真正理解這種音樂和內在的精神世界。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音樂和精神境界的獨到見解。

馬鈺

金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遊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爲真人、抱一無爲普化真君等。 ► 881篇诗文